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校外教育

情系山村教育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4/8/18 7:07:56 

——海大支教队在德江县蛇盘溪小学义务支教纪实

 
    中国教育品牌网讯  2013年秋季学期,煎茶中学迎来了青岛海洋大学第5期由8人组成的支教队。支教队队长黄廷君带刘会平、张琦两位教师利用在煎茶中学上课的“空挡”时间到蛇盘溪小学义务支教。3位教师用实际行动感动了当地群众,为山村教育谱写了感人的新篇章。
    义务支教风雨无阻
    黄廷君作为支教队的队长,不仅能带好这支队伍,还善于与学生沟通。在一次家访中,偶然听到一个学生家长说:“蛇盘溪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有的班级还是一人包班”。黄廷君听了,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于是打定主意,动员部分支教队员利用业余时间到该校义务支教,她把这一想法告诉刘会平、张琦两位老师,他们也很乐意一同去支教。
    既要在煎中支教,又要到蛇盘溪学校支教,可不是那么容易啊!因为要面临很多问题:上课时间的调节,备课跨度也比较大(小学到高中),而且,从煎中到蛇盘溪学校来回差不多走三公里的路。根据煎中的排课情况,黄廷君老师每周一、二上午未排课;刘会平每周三、四、五上午未排课;张琦每周二、五未排课,蛇盘溪学校为三位教师安排作文课、写字课、综合,音乐课等。有一次,黄廷君老师走到半路,突然下起了大雨,路途中又没有避雨处,又怕耽误上课时间,于是咬了咬牙,顶着风雨赶到了学校。来不及换衣服(也没准备衣服),只把脸上的雨水抹了一下就开始上课……   
    用心与学生交朋友 
    3位教师来到蛇盘学校后,学生对新教师很好奇。三位年轻教师感觉面对的不是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而是学习自觉性非常差,对布置的作业总是像完成任务似的无助的孩子。面对这些问题,对于三个年轻老师来说还是个新鲜的课题。       
    这些农村娃娃,如果要大谈理想,显得又过于抽象化,不引导他们,学习上又是盲目的。大多学生还是留守儿童,在家受的是隔代教育。在思想意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叛逆意识,甚至还容易发生一些过激行为。
    针对这些问题,对刚从教的老师来说,还真不知从那里着手。只好找本校老教师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认为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家访、多点关爱,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下课后,学生们常常把他们围在一起,问这问那,好不热闹!抓住学生喜“新”的心理,他们决定多牺牲一点时间,利用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开展活动。活动内容形式多样:讲故事、学生演讲、作文训练、游戏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深得学生的喜爱。
    课后,经常与学生打成一道交流和学习方面的辅导;每天放学后去学生家中进行家访。特别叫人感动的是,这些年轻老师还为学前班的学生洗脸、揩屁股。短短的几个月,学生们就和他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爱心献给学生 
    这些乡村孩子,虽然处在信息如此发达的年代,但他们的信息还是那么闭塞。因为他们每天还是生活在较为古老的生活氛围中。每天回家后,除了放牛、打猪草,就是与同伴玩比较原始的游戏。连电视都很少看。至于课外读物(自己购买的),平均每个学生还达不到一本,就连字典,学生还达不到半数(这在很多乡村都是这样)。
    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展不开,尤其是写作文,总是干巴巴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急也无用,得慢慢来。首先要解决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实际的做法是,想办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窗口。于是他们联系到“幸福书单深圳团队”,为该校捐赠6000多册课外书。有了这些书,学生们经常把书带回家,认真看了起来。学生看的书多了,见识自然就广了。
    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他们又联系到深圳的爱心人士,为全校学生人均捐赠了一套校服。有了统一的服装,开展活动看起来就规范多了。
    一年的支教时间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的一年,也许是这些年轻教师一生从教中感悟最深的一年。因为亲身经历乡村教育,把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都呈现了出来,为他们提供了十分实际的课题,这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编辑:蔡文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