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校长风采

朱建民:10年盘活4所学校的“操盘手”

编辑:luyi  发布时间:2010/11/9 20:44:05 

        作为一名中学校长,朱建民的职业经历有点儿特殊——自2000年踏上校长岗位至今,10年间他先后担任过4所学校的校长,虽然在每所学校的任职时间都不长,但他总能想出点儿“花样”,带动这所学校“火”起来。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三十五中调研,让这所学校成为“明星校”,校长朱建民也因此名声大噪。
        他的成功指向一条秘诀:在适当的时机整合适当的资源为学校“造势”,正如一流的操盘手总是懂得审时度势适时出手。被誉为“黑马”的同时,朱建民也遭遇一种质疑:通过运用社会资源策划教育活动和改革,热热闹闹地真能办好学校吗?有着自己主张的朱建民,试图用行动回答问题——

擅借东风造“火势”

        2000年,朱建民首次出任校长就面临危机:北京市第三十三中学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基础薄弱校,由于生源减少导致面临被撤并的风险,教师闹调离,学生闹转学,社会上微词迭出。一定不能成为学校的最后一任校长!危机迫使朱建民寻找转机。
        2001年北京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申奥活动,市政府发出全民学外语的号召。但是,到哪学,谁来教,学什么?……朱建民敏锐地意识到,这对学校来说或许正是一个机会。很快,三十三中在北京市中小学当中率先行动,编写教材并发动师生志愿者进社区为居民免费普及奥运英语。学校还正式举办了月坛社区文明市民学校三十三中外语培训中心的挂牌仪式,各界嘉宾到贺,国内外媒体关注。对身处困顿的学校而言,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师生们的“心气儿”被一股劲儿地提上来了。
        2003年7月,朱建民调任美术特色学校北京市第一一零中学校长,他又筹谋擦亮学校的特色招牌。当年12月26日恰逢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两个110,是巧合,更是机缘。”基于学校的美术特色与对老将军们建国前跟随毛泽东主席出生入死建立起来的真挚感情的敬重,朱建民成立了“北京一一零中学老将军书画室”,邀请到136名老将军参加,并将老将军的书画与学生的美术习作一起编辑成册,多家媒体进行报道。书画室既为老将军们提供了一个以画会友、老有所乐的场所,又为学生们创造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平台,给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05年7月,朱建民转任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校长。这所“准重点”学校传统文化特色鲜明,他因地制宜确定了以书法教育为龙头的文化兴校战略,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任名誉校长并成立了“沈鹏书法艺术学校”。“汉字特别讲究结构的和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朱建民希望借助书法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情操修养和思想境界。
        2008年1月,一纸调令将朱建民带到市级示范性高中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一年后的9月4日,温家宝总理到三十五中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做专题调研,一时间,三十五中成为全国闻名的“明星校”。总理的调研之行为朱建民盘活社会资源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温总理调研中提出了中国教育的两个深层次问题:一是借钱学森之问重提“我们的学校为什么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二是“素质教育搞了多年,为什么成效总是不明显”。围绕这两个问题,朱建民和老师们一起展开深入思考与改革实践。他们依托中科院强大的资源开展了“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项目,探索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模式。
        4所学校无论是历史背景、办学水平还是发展问题均不相同,朱建民都在短时间内找到切入点,盘活学校发展,秘诀何在?“今天的学校不再是围墙内的书斋,我们要善于寻找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的契合点,同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借力‘东风’努力突破学校看得见的‘围墙’的束缚。”朱建民认为“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发展教育”是自己成功的“秘密武器”。

借势而上育特色

        种种“亮点”工作让学校火了,但这并非朱建民的目的,他看中的是“亮点”的附加值:“通过吸引注意力可以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凝聚师生的向心力,培植学校的特色,并能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形成学校特色、学校品牌与发展机会之间的良性循环。”
        基于这种思考,朱建民在盘活资源设计“亮点”时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抓住一次发展机遇,放大成一种办学特色。
        三十三中的奥运英语进社区活动火起来后,他趁热打铁,提出以奥运为契机创办英语特色校。早读时间开设英语活动课,聘请专家做名誉校长,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合作办学,请留学生到校与学生开展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渐渐地,英语成为三十三中的办学“亮点”。过去学生不愿意来,后来有国家机关主动找到学校出赞助费合办英语实验班。
        在一一零中学,老将军书画室将学校美术特色重新“擦亮”后,朱建民又提出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开展联合办学。首师大美术系是我国有权授予美术方面博士学位的办学点,师资力量、专业水准自不待言。联合办学不仅为学生提升专业素养找到“靠山”,还为学生铺垫了求学之路,不少学生凭借美术特长而以较低文化分升入首师大。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温家宝总理的三十五中之行被朱建民在各种场合反复提起,这是他吸引社会注意力的策略,也是他对三十五中人的鞭策。“我们要责无旁贷地落实总理的讲话精神,把学校由‘明星校’变为名副其实的‘名校’。”他带领着老师们一道,根据总理讲话进一步明晰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努力将三十五中建设成为一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学校。
        作为对总理之问的回应,朱建民操盘引入“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项目与“六年一贯制课程改革项目班”并将二者融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时间与空间。借势而上,他一贯秉持的“整合社会资源,培植学校特色”的理念也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将课程设置视为学校特色的基础,朱建民带领老师们与中科院专家一起,设计了基础必修课、综合选修课、中科院系列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五大类别,共计172门课程供学生选择。教学方式也由单一走向多元:老师们尝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网络教学”的模式,学生们可以走出校门参加中科院实验室研究、野外科考及寒暑假综合考察等实践类活动,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除在国内上课,学生们还会参加境外课程,他们不参加初三第二学期的中考复习,而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赴美文化交流小使者,到美国生活、学习半年。“我们希望让学生了解、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形成多元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据朱建民介绍,学校还引进英国剑桥大学“SDP”课程,并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进行英语素质教育改革。

目有全人固根基

        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朱建民这样理解:“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学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他认为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适应程度如何不是看他们学了多少书本知识,而是看他们具备哪些素质、拥有怎样的能力。由此他提出“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化的发展奠基”,并引伸出“五有”人才和“四证”教育,并大张旗鼓地开展了许多貌似不务正业的无关成绩的教育活动。
        围绕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正义感和责任心,适应社会的能力,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的“五有”人才,三十五中推出一系列教育举措。例如,抓住民族精神的核心,提炼出“勤、孝、礼、善、诚”五字学德,将其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涵;与加拿大新斯高沙教育厅开展课程合作项目,与英国乔顿中学建立并推进友好校关系,对学生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学校还提出高中毕业生都应具备“四个证书”,即高中毕业证书、做社会志愿者的经历证书、诚信证书、才艺证书。“如果一所中学不能在学生的青春时代唤起他们对美、对善、对真理的执著的精神,那么这所学校缺乏感染力是毋庸置疑的。”朱建民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一到两项特长,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与德育处、教导处、总务处平行的艺术教育办公室。
        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领头羊”,三十五中的金帆民乐团是目前北京市学生团队中规模最大、编制最完整的,近几年连续举办了数场民族魂系列青少年欣赏专场音乐会,今年又在全国第三届艺术展演中获得金奖。在民乐团的带动下,学生合唱团、舞蹈队等迅速崛起,学校还成立了娄师白书画艺术学校……热热闹闹地搞活动并未影响学生成绩,这两年三十五中的升学率稳步上升,而且越到后来提高越快。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朱建民也尊重教师的生命完整性。将教师视为学校的第一资源,他并不号召教师将工作视为第一,而是提出“教职工的身体第一,家庭孩子第二,学校工作第三”“有困难找校长,不幸福找校长。”他积极联系医院为老师们做高规格的体检,已有五位教师因为发现及时而躲过一劫;老师的户口问题、子女入学入托问题,他亲自去跑,一趟不行跑两趟三趟;他装修食堂、提高饭菜质量,让老师们用餐愉快……
        “对老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有奔头。”通过营造书香校园,朱建民引领教师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坚持科研、教研、课改三位一体的教研管理体制,把课题研究落实在常态教学和日常工作中……学校加大对“校级先进”的评选力度,每年近1/4的老师获奖,让每一位教师都觉得自己在这个集体中能有所作为。同时,在学校建立起首席教师制度和首席班主任制度,承担起整个学科团队的组织建设任务及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责任。
        “能够为未来培养优秀人才、有特色的学校才是最具有竞争力、最受学生欢迎和最被社会认可的学校。”这就是朱建民的教育主张,他正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对 话

拥有大教育观才能办出大教育

        记者:在办学过程中,您擅长利用社会资源吸引社会注意力,这不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强调的学校教育思想或改革,这样培植的学校特色是否有剑走偏锋之嫌?
        朱建民:我听过一种声音,认为我整天忙活的事情与教育教学好像没什么关系,不懂教学。但是,我认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有两个趋势:教育社会化趋势和社会教育化趋势。基于这样的教育主张和思考,我希望能创设开放的、没有围墙的学校。
        在办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把关注的焦点局限在学校教育有限的“围墙”内,而是放开视野,把无限的、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源、信息资源巧妙地加以运用,以此拓展学校教育的空间。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过程,无论是三十三中的英语实验班,还是一一零中学的老将军书画室,我都是先创造性地利用学校教育为社会服务,然后借助社会的关注赢得其他社会资源的支持。
        我认为现在是一个注意力时代,学校要懂得适时地吸引媒体、领导、家长和社会的注意力。当然,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注意力转化为促进办学的资源,让学校能够以较快速度特色发展。
        记者:高中多样化发展是今后的趋势,您如何理解办有特色?
        朱建民:众所周知,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一个巨大问题——同质化现象,所有的学校一个大纲、一套教材。然而,越来越多元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同质化的学校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创新型、个性化人才的成长,所以学校应办有特色。
        但是,我并不认为学校有舞蹈队或合唱团就可以称为特色,或者说这些特色流于表面。我理解的学校特色最重要的体现是多样化的课程,特色学校应该提供与众不同的课程。因为学校的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的课程质量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三十五中正在实验的“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项目与“六年一贯制课程改革项目班”,本质上就是课程的改革。
        记者:利用社会资源打造办学特色已经是一种普遍的办学观,为什么您取得的成效突出?您认为校长在这个过程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朱建民: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所以根本的问题还在于思想与理念到不到位。我认为校长应该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观念,应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一个合格的校长要主动地想明天的事、做明天的事,在研究国家大政、教育方针的基础上进行预见,对学校的发展看得高一点,望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只有拥有大教育观才能办出大教育。

上一篇文章:韩少云
下一篇文章:重庆朝阳中学桂平--校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