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厅局长专栏

扈文江:关于教育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4/12/3 20:47:56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品牌,本来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概念,指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达到了本行业的高端水平。有没有自己的品牌,是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拥有了品牌,就意味着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拥有了品牌,就意味着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获得了利益的最大化;拥有了品牌,就意味着取得了成功和荣誉。教育与品牌的结合,称为教育品牌。教育品牌的建设和形成,标志着教育发展向高点定位、跨越发展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标志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特色亮点,达到了较高境界和层次;标志着一个地区的教育事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口碑,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因此,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打造教育品牌,是新形势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提升潍城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持续打造潍城教育亮点品牌,对于推进教育事业在新阶段实现新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方面的拉动作用,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加快潍城教育品牌建设,要把握高点定位、赶超跨越的工作基调,统筹规划,重点打造,全面提升,力争每一处学校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品牌,每一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教学品牌,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宜自己发展的教育,把潍城建设成为“理念超前、资源充足、发展均衡、质量领先、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区.潍坊宜学城”。
    一、统筹规划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15年率先在县(市、区)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提升均衡发展水平。
    一要建立完善中小学、幼儿园配套建设机制。加快实施《潍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1-2020)》,严格落实规划、国土、建设、教育等部门在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的责任。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由规划部门与教育部门审核,确保每一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开工建设之前落实好住户子女的就学学位,切实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对已开发但未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的住宅小区,坚持一区一策,尽快完善规划,及时予以补建。
    二要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利用3年时间,把中小学建设成为最安全、群众最放心的地方。从我区情况看,校舍多建于上个世纪70、80年代,校舍状况较差、安全标准达不到国家抗震(7+1级)设防要求,校舍新建和加固改造任务还非常繁重。对校舍安全工程,要全部实行项目化管理,逐一制定推进计划,实行领导包靠制度,落实责任人,加大推进力度,力争按期完成。
    三要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要对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配置师资、设备、图书、教学场所等资源,尽快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确保到2014年全区所有中小学达到省定办学标准,争创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
    四要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意见》,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每个街道(开发区、管理区)至少建成1处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到2013年,城市住宅小区和农村社区全部按省定基本办园标准配套建成标准化幼儿园,使幼儿园数量满足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逐步提高公办幼儿教师的比重。
    在统筹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整体提升基础办学条件的同时,加快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具体采取以下三种思路和模式:
    一是名校品牌输出,集团化发展。进一步加快潍坊外国语教育集团发展,计划5年内发展成为拥有2—3所分校的教育集团,10年内将潍坊外国语学校打造成为拥有5—6所分校的教育集团,以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扩大,拉动区域内教育水平的均衡提高。
    二是深化城乡教育共同体机制,城乡一体化。发展好外国语学校—望留中学根基教育联盟、潍坊八中—军埠口中学养成教育联盟、潍坊五中—浮烟山中学高效课堂联盟等特色教学联盟。逐步探索统一聘任城乡学校校长、统一调配城乡学校师资、统一城乡学校评价和管理的机制。
三是探索实行学区制,区域内均衡。拟取消单个学校的生源片区,几处学校联合成立学区,校舍、设施、校长、师资统一调配,组建成为一个大的学区,给学生上学更多的选择权。这一改革涉及较多敏感问题,需要稳妥推进。还需要对有关学校片区的生源、师资、校舍状况进行调研,进行可行性论证。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育潍城名师、名校长
    一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引进补充教师的长效机制,每年组织中小学教师招考引进工作,并且引进一批市教学能手以上的名优教师。在编制部门核定的总编制和人社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具体分配各校人员编制和专业技术岗位,进行学校间人员调配,保持教师新进、退出数量基本平衡。
    二是深化教师职称改革。通过深化教师职称改革,激发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对业务水平高、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对农村学校岗位设置体现出倾斜,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三是加强教师培训。按照全员培训的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全区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网络。通过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和以研代训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大力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实现中小学班主任一年一周期、教师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德素质等方面,对教师队伍进行全面提升。
    四是提倡教育家办学。实施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建立完善校长的选拔任用、经费支持、培养培训、评价考核、后备力量补充机制,引领全区校长攀登专业成长阶梯——普通校长、名校长、教育家型校长,直到成为教育家。
    三、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化精品学校
教育改革,改到深处是制度,制度改革的深处,必然指向教学改革、教育创新、个性品牌建设等深层次的问题。在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育人为本12项基本制度的同时,主要探索和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制度。
    一是保障学校自主发展方面的基本制度。区委把“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列入了《潍城区深化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项目》,确定了“完善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制度”等重点内容。对这些制度的建设,要结合学校实际、教育实际,稳步推进,重点突破。
    二是提高教学效益方面的基本制度。继续区域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鼓励学校、教师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探索更加合理的教学评价制度,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形式,实现“从知识传授到问题解决、课堂灌输到自主探究、从终点评价到过程评价”的转变,促进教学效益的持续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三是促进学校品牌发展的基本制度。按照“发展个性、培育特色、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推动学校品牌建设走上制度化轨道。一要提升现有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区已经形成特色并产生较大影响的“养成教育”“根基教育”“艺体教育”“时尚英语”“信息技术”“优质高效课堂”“校园文化”等教育品牌;二要打造新的品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个性化教学法”评比制度、“宜学特色校”展示制度、“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竞赛制度,引导教师提质量、引导学校创品牌;三要打造多样化教育品牌,坚持“一校一品、一校多模”,各学校制定个性化的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制度,力争每一处学校都要有自己的校园文化,都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品牌。(作者系潍城区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