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准备谈散伙,反正都已经这样了,也没什么好谈的了。”一年前毕业后加入互联网创业大潮的小李最近有些心力交瘁。一年前创业的激情只停留在了日记中,信誓旦旦的创业项目化为泡影,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出门,甚至看到与自己有同样遭遇的创业者会“幸灾乐祸”。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和小李一样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创业的将近48万人,同比增长3%。他们大多选择互联网创业,马云、雷军等互联网明星企业家是他们的偶像。
小李的梦想是做一款伟大的社交应用,如今他已经不再想这些事情,入职了一家创业公司做产品经理,“梦想不一定靠创业实现,现在将我的想法全部融入产品也同样有成就感。创业考察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但大部分人都只适合做一件事,我就是这样。”
和小李几乎在同时开始创业的小白,也同样经历了“大风大浪”,去年年底几个合伙人陆续离开,最惨的时候就剩他自己。“有时候我在想干嘛非得这么折磨自己,但更多的时候我也在鼓励自己既然还有钱就要坚持下去。”
创业潮并没有让创业变得容易
在创业之前,小李在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新闻是“xx创业团队获千万美元融资”、“xx即将上市”,“别人都能成功,自己也有一个自认为很牛的想法为什么不去试试?”
小李做了一个基于LBS的匿名社交应用,在他着手创业的时候,匿名社交应用“秘密”还没有出现,他注意到了陌陌的火爆以及并没有被陌陌满足的匿名需求。也正是注意到匿名这个需求,让他在还只有个想法的时候拿到了几十万元的天使投资。
最初的几个月,他把精力全部放在产品的研发上。但直到去年11月,小李的团队才做出了一个稳定版本的产品,产品仅限于能用,UI基本完全没有优化。而那个时候,“秘密”已经占据了舆论,用户数也不断攀升。
“看到互联网项目动不动就拿千万级别的融资,以为创业便容易了,自己实际做了才明白,创业是件很苦逼的事情,需要产品、运营、市场多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小李的经历只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缩影。来自多个高校以及政府部门的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2%,这意味着有40万左右的创业大学生面临和小李一样的遭遇。他们带着满腔激情投身创业,却被现实碰的头破血流。
今年研究生毕业后开始创业的小贾也看到了这个现实,“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很少有做到中等规模(估值十几亿美金以上)的,更别说上市了,但既然选择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走一步算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