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一些人来说,听到“爸爸去哪儿”这个词,想到的可能是综艺节目,但对大多数惠丰村留守儿童来说,这真的是个问题。
因为惠丰村是一个劳动力输出量大的村子,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中有的一年才能见到父母一面,有的甚至几年都没看到了。这些孩子大多数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老人们也只是能保证孩子们吃饱穿暖,很少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以及精神需求。
交通不便,文化水平不高的爷爷奶奶没有能力为他们辅导功课,甚至不知道孩子对课外书的渴望。他们只能孤独寂寞地成长,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亲情。长期下去,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
这几天不断有老人把孩子送过来,有的老人说孩子很皮不听话之类,在老人面前孩子确实很调皮,还说自己不愿意加入我们的夏令营是被拖过来的。但等家长一走,孩子像变了个人似的乖巧懂事,和我们的志愿者聊的很好,也跟我们志愿者们敞开了心扉。我听了孩子的内心话感慨良多。一个小小的孩子,要用那么多的伪装去保护自己,他们凭何要承受那么多?如果我们不来,他们内心的这些话又要沉睡多久?会不会永远都不会醒来?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表面越肆无忌惮,内心越孤独。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父母的陪伴是最重要的,物质甚至是次要的。在和孩子们相处的短短几天里,志愿者们发现孩子只要一点折纸,一张画纸就能很开心的玩半天,也许对她们来说,需要更多的是陪伴和关怀。对于城里孩子来说,放假了意味着可以轻松愉快、开心玩耍了,既不用早起赶上课,也不用晚睡赶作业,还能和父母去游乐园,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但暑假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孩子们除远离父母外,还远离同学和老师,心里自然更加思念亲人。留守儿童寂寞而无聊,孤独的暑假显得漫长。所以在暑假期间,留守儿童需要更多关爱。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我国有2.3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10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3000万,其中超过2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孩子正面临着安全隐患和心理健康问题。城里的孩子是花样年华,而这些留守儿童却是飘萍一般的草样年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实属无奈,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留守呢。为了给孩子一个舒适的环境,一个更好的明天他们只能努力在外打拼,熟不知错过了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刻。
我们看到对留守儿童的报道都是负面的,留守儿童的艰苦生活、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在贫穷的阴影与制度的夹缝之下,中国城乡割裂的现实体现在孩子们身上,居然是如此的残酷和真实。可是与孩子们相处的十几天里,我们发现,他们同样天真可爱,只是承受了他们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东西。那是一片荒芜的心灵,在等待被爱与温暖不知不觉中长满了杂草,他们不应该是亲情疏离后心灵脆弱的一代,不应该是从童年开始就独自面对世界孤寂的一代,可他们依然在脆弱中成长,他们依然在孤独中面对整个世界。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和政府来共同解决,他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爱与关注。
谁来呵护留守儿童的心?留守的天空不应该下雨。
文/叶苗苗 图/郭靖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