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体教育结硕果 幼儿体操放光彩 ——记泸州市纳溪区幼儿园
泸州市纳溪区幼儿园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是纳溪区的一所最早的公办园,幼儿园建筑面积达3104平方米,拥有9个教学班,42名教职工,是四川省示范性幼儿园、泸州市小朋友最喜欢的幼儿园。拥有新颖的办学理念,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持之以恒地把素质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方向,近年以特色教育提升办园品位,实现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我们把艺体教育作为幼儿园优先发展的重点教育项目,努力培植形成了自己的艺体教育优势和特色。
体操作为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运动项目,它是运动之母,它的存在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园以“快乐体操”作为艺体教育的亮点,牢固树立“用爱教育、用心养育”教育理念,以“乐动乐学、健心健体”为目标,培养“运动、快乐、健康、阳光”的锐智宝贝。并将“快乐体操” 与五大领域教育相渗透整合,尊重幼儿教育发展规律和幼儿成长规律,共融共生,点亮孩子的梦想和激情,做快乐宝贝、铸就快乐优秀教师,实施快乐教学、办快乐园所。让幼儿、教师、家长在幼儿园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幸福。以快乐体操特色教育打造自内而外散发的精神气质,树立了独树一帜的快乐体操特色教育。
幼儿园着力于幼儿教育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用活动促教学、塑文化、建特色,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群众认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2013年被誉为“四川省幼儿体育基地”、“四川省体操特色幼儿园”。翻开了幼儿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以活动促教学
构建“快乐体操”园所文化,彰显“快乐体操”活力
幼儿园园本物质文化是校园显性文化,这些文化设施既是幼儿活动场所,又体现出幼儿园独有的课程文化特色。我园坚持“环境育人”的理念,在环境的规划布局上,既追求文化品位又同时彰显特色,努力营造具内涵的育人环境,使师幼身心愉悦。一是我园拥有得天独厚的2056平米的户外活动场地,分别分布在三层教学楼的6个活动区,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已全部铺成草坪和橡胶跑道,为幼儿园快乐体操活动的开展提供安全保障;二是结合校园改造工程,对幼儿园围墙、操场、教室外墙等进行快乐体操特色文化打造,构建了浓郁的体操氛围;三是添置、完善大型娱乐运动器件,如在戏水池、沙池、草坪区增设攀援墙、综合器械等设施;四是专门设置500平方米幼儿快乐体操功能室,配有体操垫、平衡木、蹦蹦床、单杠等体操器材,为幼儿提供了快乐体操运动的良好环境;五是利用好幼儿园走廊、楼道等每一个空间和角落,进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布置,展示表现我国体操优秀项目的作品和幼儿们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建中来,共同营造童趣运动环境的文化氛围,更好地感受顽强、勇敢、拼搏、团结的精神,加深对体操运动项目的认识。六是在每个班级的活动室设置体育活动区、角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配置平衡木、大龙球、各式各样的绳子、大小球等器材器械,让幼儿的日常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在玩中学,学中玩,强健体质、健全身心、全面发展。
以活动促教学,
打造“快乐体操”教学文化,构建特色教学体系
教师培养重要的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形成,人的思想理念是在行动中建构。2012年申报国家级十二五科研课题《幼儿体育园本教育实践研究》、《幼儿园体育活动安全应对策略研究》已立项研究,通过特色课程的实践开展与研究,优化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对幼儿快乐体操活动的组织能力、创编能力,逐步构建完整的快乐体操特色教学体系。让教师不但参与课改,而且成为课改的主题,让教师不但研究课程,而且还成为新课程的创作者。
(一)以科研为引领,教研为手段,推动幼儿体育教育园本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1.健全教科研网络。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构建最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的必由之路。幼儿园在园领导的统一领导建立了以下教科研组:一是按年龄班分组的年级研习组,即大班研习组、中班研习组、小班研习组;二是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目的的课题研究小组,即快乐体操组、艺术绳操组、艺术球操组。我们要求人人参与的原则——每位教师参与相应的教研组活动;合理组合原则——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能力、年龄等自主选择。两教科研组通力合作、相辅相成,培养了每位教师都可以组织体操教学,涌现了“体操女王”、“绳操高手”、“球操明星”。
2.增强教研保障,特色课程落地。不断研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实教学实践活动。一是现状调查,通过对在园各年龄段(3—4岁、4—5岁、5—6岁)幼儿身体、能力、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在幼儿身心发展、动作协调、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密度和强度、运动时间、运动环境、器械开发、运动保护等方面作出科学系统的分析,找准各年龄段(3—4岁、4—5岁、5—6岁)体操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教材开发,并操作实践,编写《纳溪区幼儿园小、中、大快乐体操教材(试用)》,《纳溪区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特色课间活动方案(试用)》,二是研习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使教师们对体操园本课程操作层面不断提升;三是课题组每月、期末进行体操研究活动小结,通过活动展示,组织专家、家长、教师进行观摩、点评,掌握研究的实效性。
3.特色活动常态化管理。一是成立以业务园长为组长的快乐体操督查组,督促指导每一位教师认真开展体操教育活动;二是坚持深入班级分析教育质量,进行追踪课。三是建立和谐教师互助团队,大家教学相长,以骨干教师携新教师,着力打造一支有爱心、有特长优势的教师。
(二)特色教育常态化,快乐体操融入幼儿一日生活,计划实施幼儿园快乐体操特色课程
全园以“面上普及、点上提高”的指导思想开展幼儿快乐体操教育,即1.每班开展,2.选取部分孩子组建快乐体操代表队。每日充分利用晨间“幼儿快乐体操”、上午“大课间活动”、餐前“形体训练”、下午分时段的“班级体操特色课”、“户外体育游戏”等活动,形成体操教育套路,教育活动中训练幼儿正确的站、立、走的姿势,锻炼幼儿的力量、耐力、柔韧性、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勇敢坚强等意志品质和韵律节奏等审美情趣,让幼儿感受快乐体操的魅力。选取的部分孩子组建快乐体操代表队,通过专职快乐体操教练引领孩子集中学习,组织参加市级、省级“幼儿快乐体操比赛”及各类汇报演出活动,孩子们穿着漂亮的体操服,在音乐伴奏下,用队形变化、简单的体操技巧动作和舞蹈动作,在12米见方的场地(地毯)完成3分30秒至4分钟的成套动作表演,我们组建的体操代表队近年出色地展示了幼儿快乐体操的风采。2012年6月,在泸州市第六届市运会中上,幼儿园体操队代表纳溪区参加幼儿体操比赛,以团体总分316.15分的绝对优势夺得团体一等奖,并一举拿下了个人全能、单杠、自由体操等项目共计5枚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其中,张秋兰小朋友一人就夺得团体操、个人全能、自由体操和踏板跳4枚金牌。2012年、2013年,幼儿园体操队又被泸州市体育局选派参加了四川省第一届、第二届幼儿体操比赛,在来自全省各地市州的23支代表队近300名运动员中,小体操健将毫不怯场,个个精神抖擞、动作整齐、舒展有力,展现了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孩子们在出色地完成了全套编排动作之后,成功征服了裁判和评委,连续两年均荣获一等奖、优秀编排奖,该园黄红芳老师同时被评为“四川省幼儿体操优秀教练员”。同时,幼儿园培养出的优秀体育苗子付凯、曾俊杰、张秋兰、宋文洋等被输送到四川省运动学校,入选了省跳水队,付凯、曾俊杰表现优异,先后夺得了全国、全省跳水、跳台比赛一、二等奖,为家乡和母校争得了荣誉,成为继邹凯之后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
以活动促教学,
转变教师观念,构建“快乐体操”新理念
一流的名校,靠的是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和一流的管理。
幼儿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思想现代化。近年来,我们一直以教育创新求发展,因此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幼儿教育,树立科学的育儿观。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健康确让人堪忧,在“阳光体育”的今天,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我们对体育的教育功能价值有新的理解,对开展的“幼儿快乐体操”体育项目有科学的认识和定位。
(一)提高认识,构建“快乐体操”新理念
1.对快乐体操概念定位
体操作为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运动项目,它的存在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古代就有两类体操:一类是强筋健体的体操,这类体操对强健体魄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类是表演性质的体操。从历史上来看,体操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到近现代,体操同样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我园目前开展的快乐体操是一项适合儿童参与的体育活动,将音乐、舞蹈、儿歌、幼儿芭蕾、形体训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有趣的符合幼儿身心的训练方法、手段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练习体操和舞蹈的基本动作,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塑造优美形体的目的,过程中幼儿真正享受快乐体操的乐趣!参加幼儿快乐体操训练,能强身健体、减少疾病,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等,还注重培养孩子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等意志品质,逐步建立起积极的进取心、自信心,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改变胆小、怕难、急噪、懒散等不良习性。
2.转变教学观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领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认为体操锻炼是比较枯燥的,具重复性,而幼儿只能机械地反复学技能动作,结果老师会教得累,幼儿学得苦,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对“幼儿体操”有新的认识和定位,摆脱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化、统一化、标准化的教学,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来组织体操教学,构建“快乐体操”新理念。根据幼儿好玩的天性,探索了一些可行性“快乐体操教学法”,如快乐体操游戏玩乐法、快乐体操语言激趣法、快乐体操音乐感受法等,体操课即为欢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自然获得全面发展。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拥有特长的教师是形成特色幼儿园的前提,教师的整体水平和个体能力对幼儿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培养特长教师,我园通过各种形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特长培训也成为幼儿园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
1.特长理论培训
a.专业培训,邀请省市、区内外体操专家来园对全体教师进行体操活动的专项培训;
b.前沿学习,外派教师参加全国、省、市体操相关培训活动,如王凌2014年参加全国“幼儿快乐体操”培训,学习回来在二次培训,提高教师体操理念与教法。
2.实践研讨
a.艺术熏陶,组织教师或幼儿参加各级体操比赛,对教师进行多元的艺术熏陶;
b.专项“快乐体操研讨活动”,以研习组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教研学习活动,如“快乐玩体育,收获在春秋”、“教师每日运动”、“团队特色展示”等,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解决教学活动中的突出或困惑问题,获得自我发展与提高的能力;
c.教师“自我”成长,读特色类书籍,撰写教学随笔、案例、论文等相关文章与心得等,自我提高适应现实教学改革的新形势,转换自己的角色,要从传授者转变成促进者,从控制者转变成引导者,从教育者转变成研究者。
总之,通过特色教育为载体,构建了一支运动、阳光的教师团队。
以活动促教学,
改变“快乐体操”家长观念,构建家园共育良好环境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学校把快乐体操实践层面向家长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翻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 陈鹤琴先生也曾提出:“幼儿教育应与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相一致,家园在教育观、儿童观方面形成共识后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园合作能为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机会。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同步,才能使教育达到1+1>2的效果。幼儿园对此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逐步建立起了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使幼儿园工作顺畅了很多,出现了很多育人新亮点。
1.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
在家长和幼儿园之间架起了一个沟通桥梁 ,家长代表全方位地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特色打造等各项工作,共商幼儿园重大事情,及时而准确反映众多家长的建议,对体操活动献计献策。幼儿园还在家长委员会的协助下,积极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开展体操家长开放日、家长培训日等活动,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从不同侧面了解本园在家长、社会中的评价,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得到家长进一步的支持与配合。
2.建立幼儿成长“快乐体操”档案袋。
通过定期关注幼儿身体发育,建立幼儿成长“快乐体操”档案袋,图文并茂,反应幼儿运动活动状况(如幼儿走平横木、双脚跳、爬、跑等),帮助家长掌握幼儿在园期间表现和通过体操锻炼获得的发展,使家长能够科学分析评估幼儿的发育状况,避免“瞎操心”。
3.开展课外“快乐体操”社团活动。
充分利用家长、社会资源(聘请体操中心专家)建立“快乐体操社团”,指导开展假日“快乐体操”活动,如参加“泸州小小龙体操俱乐部活动、亲子快乐体操展示活动等”,将体育教育和社会、家庭紧密结合,丰富家庭、幼儿的课外和假日活动。
4.举行“快乐体操”专项成果展示活动。
如幼儿园每年春、秋两季都举办展示幼儿体育风貌的“春秋亲子幼儿运动会”,全园孩子都要表演体操,通过活动,既提高家长的认同感,又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是一种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推进全体幼儿对快乐体操的热情。
“伊园新绿浓浓意,满园花香芳菲时”,我们在特色教育实践活动的道路上执着地追求,不懈地耕耘,实践中探索,经历中成长,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调整方向。快乐运动、科学运动、发展运动是纳溪区幼儿园特色教育三年规划实施的近期目标,我们还有中期目标,更有远期目标,让纳溪幼儿园成为孩子们生命生长更快、更幸福的地方。
回顾昨天,展望明日,纳溪区幼儿园办学特色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还在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