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上眼睛,穿越到四周前。如果一不小心碰撞出一个能获得融资的项目,你做还是不做?
6月23日-24日,来自不同地区、行业、年龄层的几十位创业者和高管进入“创鲨工作坊”,完成了寻找项目、组建团队、设计LOGO、外出调研、确定模式、进行路演等一系列规定动作。
谁成想短短48小时竟产生5个创业项目,讲起来都还有模有样。几个评委跑来问主办方:你们项目真的还是假的?
“创鲨工作坊”引进斯坦福设计学院的创新流程,通过设计思维和工具引导,激发参与者的创意,让他们在48小时放下身段,跨界融合,孵化出全新的项目。
23日上午,参与者们分别写下自己最关心的痛点,并互相传递打分,三轮下来,“拯救流浪狗”“时间管理”“高端旅游”“家政服务的体验与安全性”“旧物回收”等5个话题得分最高,参会者们相应组成5个项目组。
共同目标让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很快熟络起来,每个小组快速确立项目,设计名称、LOGO并借助用户体验流程图、模拟典型用户、商业画布等工具,梳理目标市场、利益相关者、需求痛点等内容。第一波头脑风波之后,项目雏形渐成。
下午30秒电梯演讲过后,创业者们走上街头,走进公园、医院、咖啡厅、写字楼,与真实用户沟通,验证此前设想。
结果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完美时空小组起初定位做商务人士的时间管理,但在西单商业区调研多位商务人士之后,他们发现这类人对时间管理需求不大——一把手有专门的秘书打理时间,高管时间不可控性强。另一拨成员与孕妇和退休人员交谈发现,孕妇有时间管理需求,于是将目标人群转向孕妇,为她们提供孕前、孕中和产后的时间管理,后来他们觉得这个领域太窄,又把目标转向“约空”,将用户空闲时间晒出来与别人约空。
完美时空还不是最颠覆的。另一个小组,最初打算做旧物回收的生意,出去转悠一圈之后发现可行性壁垒很高,转做美发O2O平台“咔嚓秀”。
一天时间推倒重来,殊为不易。这印证了那句老话: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这群有鲨气的创业者做项目时杀气腾腾,投入程度绝不亚于做企业。他们一团团、一簇簇热火朝天讨论产品迭代,直到天黑才结束。很多成员在微信群里连夜商讨项目进展,制作PPT。
不同小组之间暗暗较量,但也不吝啬为他组成员提供意见。24日上午的项目预演环节,每个小组预演之后,主讲人后背上贴满了来自别组成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