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关部门公布了《四川省成都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全域成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让择校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和解决,昨日,成都市教育局统筹处处长戴辉对该政策进行了解读。
控制择校热正在制定政策
成都市还将出台两项配套政策。其一是制定和落实县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办法,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公平就学的办法,有效控制“择校热”,促进教育公平。戴辉表示,“为了杜绝城乡之间、校级之间资源配置不均的现象,我们根据成都市户籍制度改革,也在做一些资源均衡配置的办法,正在着手制定一些相关的文件。”其二是确定一批市级试点项目,破解县域教育难题,促进县域教育特色发展,为全市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区域性经验。
根据方案,成都市将在2015年底形成城乡教育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子女都享有优质教育的需求;到2020年底,城乡教育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全域成都”城乡居民子女人人享有优质教育。
幼儿园入学将体现就近原则
为了做好试点工作,成都市出台了六项改革措施,包括推进教育规划、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教育评估标准的城乡一体化,其中第一项就是深入推进教育规划城乡一体化,按照“幼儿园小学就近、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原则,优化城乡教育布局结构,统筹建设好特殊学校,满足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
戴辉表示,教育规划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成都从幼儿园到高中都进行了规划,也涉及了布局结构的优化,成都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文件即将在近期公布,“幼儿园就近入学”将在其中体现。关于特殊学校的建设,今后将考虑与非特殊教育学校以及更多专业的衔接,让残疾学生拥有更多选择。
戴辉说,政府会采取向规范的、发展较好的民办学校购买服务,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据了解,成都已被教育部确定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的试点地区”。据此均衡教育发展中四川成都市民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