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实验小学以“加强民族团结,促学校和谐发展”为主题,扎实开展“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全校师生毫不动摇地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反对民族分裂,毫不动摇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大团结,毫不动摇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校为抓手,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师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觉性。
一、强化组织,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了学校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建办公室,由专人负责。
二是精心安排,狠抓落实。学校结合实际,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专题研究部署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确立了总体目标,制定了《印江县实验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校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和《印江县实验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从确立目标、宣传动员、活动开展、督查落实、组织申报、自查整改、引领示范等多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职责分工,为创建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六个一”为着力点,扎实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
一是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班会。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召开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利用主题班会,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组织学生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进行学习讨论。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意识。
二是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学校利用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班级墙报、道德讲堂总堂和分堂等组织学生讲民族团结故事,要求学生人人会讲、人人知晓一个民族团结故事,通过讲民族英雄、历史故事以及身边人、身边事,进一步增强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知晓、会讲的故事讲给家人、亲友、朋友和身边人,通过小手拉在手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
三是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学校利用校园广播每周至少播放一次《爱我中华》和《我的家乡梵净山》,并要求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教唱这两首歌曲,把这两首歌典作为学生必唱必学的民族团结歌曲。
四是创作一幅民族团结的书画。学校开展一次民族团结书画竞赛活动,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评比,把优秀作品在校内进行展示,并向上推荐参赛,近三年来,我校书画作品获县级以上奖累计达200余幅。
五是写一篇民族团结作文。学校每学年度要求三年级以上学生人人写一篇民族团结作文,学生通过写身边人、身边事,谈认识、谈体会,进一步树立了民族团结意识。
六是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由德育处和少先队组织,先后组织部分学生代表、优秀少先队员参观了木黄人民英雄纪念碑、太阳山革命烈士墓和印江民俗馆。通过参观活动,让学生深受爱国主义教育,牢固树立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意识。
三、以“八进八结合”,确保民族团结教育出成效
一是让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与学科教育教学相结合。该校除开设民族团结常识专题课外,还要求老师利用学科特点,有机渗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知识,了解民族常识,让民族团结知识走进课堂,与学科教育教学有机结合。
二是让民族团结教育进班会、队会,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该校通过召开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利用国旗上讲话,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并与“祖国好、家乡美”、“明礼知耻、少年向善”等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手抄报、书画创作、作文演讲等比赛活动,大力宣传民族团结,增强全体师生民族团结意识。
三是让民族团结教育文化进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该校以丰富校园文化为契机,有机地把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以及56个民族习俗、服饰等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并在思源馆内建有民族团结专题教育基地,学生在学校随处可见,随处可学,处处受到民族团结思想的熏陶。
四是让民族民间文化进少年宫,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相结合。该校在少年宫项目中开设了民族舞、二胡、葫芦丝、十字绣、竹竿舞、民歌合唱团、金钱竿、剪纸、丝网花等项目活动,让民族民间文化走进少年宫,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感受了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
五是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道德讲堂,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该校通过道德讲堂活动,让学生讲民族英雄、民族模范以及身边人、身边事等民族团结故事,为学生树立典型,找到学习榜样。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六是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政治学习,与师资培训相结合。该校把民族团结政策、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条例等思想和法律法规,列入教师政治学习内容,通过教师会,党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增强教师民族团结意识。并积极选派去教师外出参加民族团结培训,回校后进行二级培训,提高了教师民族常识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是让民族团结教育进村寨,与驻村帮扶和捐资助学相结合。该校积极开展了党员教师与贫困学生结队帮扶活动,从思想上、学习上、经济上、生活上对学生进行了帮助。并结合驻村帮扶工作,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进帮扶村寨,通过向村民宣讲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慰问少数民族困难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与亲切关怀,从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提高村民素质。近三年来,我校共帮扶了13个村,走访了群众600余户,慰问了少数民族困难群众35户,发放帮扶资金和慰问金50000余元,资助贫困生600余人,发放助学金10万余元。
八是让民族团结进爱国主义教育,与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相结合。该校通过“一二·九”纪念活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国庆节”等节日庆典活动,有机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帮助他们从小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他们自觉发扬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自觉学法守法,与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结硕果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实验学校建校四年来,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2013、2014年先后成功申创为县、市、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校,学校舞蹈节目、师生书画作品,师生征文获国家、省、市、县级奖达300余人次,民族舞蹈《欢乐的银铃》、《土家铜铃响叮当》均获全省一等奖,并赴北京参加全国少年宫展演获金奖。学校民族舞蹈班获“贵州省优秀校园文艺团队”称号,学校民族团结教育“3311”工程(30人京剧表演、30人茶艺展示、100人现场书法,1000人土家摆手舞)在全省乡村少年宫现场会上展演获好评,学校先后被评为县、市、省级平安校园。
通过一系列长期性的活动开展,实验小学民族团结蔚然成风,全校师生相互学习,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一如继往地将民族团结教育推向深入,确保校园平安和谐,为国家长治久安做出应有贡献。(实验小学 田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