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校长风采

陈雁飞

编辑:张萧萧  发布时间:2011/1/6 15:08:15 

     

 陈雁飞,女,副教授。195812月出生,籍贯,湖南长沙。现任北京教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玄宇艺术学院)院长。 现实中她充任多种社会角色,不仅在学校教学与行政工作中运筹帷幄,更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及教材编写发挥了重大作用。担任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成员;全国教育学院系统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首届武当拳国际武术比赛裁判;中国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并主持过“十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十五”继续教育体育教师培训对策与体育学科发展的研究;承担“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及教师用书可行性实验研究》。并参与编写过多部体育及武术教材与指导用书。曾获得北京市成人院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嘉誉。

  在体育与艺术学院教师的眼中,陈雁飞院长充满着爱心与激情,她漂亮、睿智,她尽职、富有创造性。她有着一种精神,敬业奉献:大家在工作时,她在工作,大家在休息时,她还在工作,所以她比大家走得更远、更快;她有着一种追求,勤奋努力:在白天繁忙的工作之后,每天的晚上总有她伏案学习、钻研教材、研究课题、撰写论文、创编教材的身影,所以她有着独特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特色;她有着一种思想,善于思考:大家在听时,她在思索,大家在说时,她在思索,大家在娱乐时,她还在思索,所以她总比大家想得更多、更深;她有着一种理念,不断创新:大家都在这样做时,她在审视是否可以那样做,大家在那样做时,她又在考虑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所以她总比大家更具独特、更有新意;她有着一种大度:大家在批评时,她在寻找其中的可取之处,大家在否定时,她在寻找其中的优点,所以她总比大家更辨证、更全面——体育与艺术学院老师对陈雁飞院长的总体印象

   和陈雁飞院长比较近距离的接触是在两年前,她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我牵头为她拍一部专题片。拍摄进行了十五个小时,从八点半一直到夜里十一点半,镜头真实地记录了她一天的工作状况:开二级学院全体教职工大会,布置职评工作、总结青年教师大奖赛的情况;与业务精湛但纪律散漫的教师谈心;开二级班子会研讨工作;面试学前学科拟聘教师;和各个系室的负责人分别沟通工作情况,提出意见与建议;动员布置下个月的大型活动并一项项落实工作……,从始至终,陈雁飞院长精神焕发,不带一丝倦意。临走时,她握着我的手表示感谢,我脱口而出:“您太累了,赶紧回去休息吧!”她爽朗地笑着说:“对于我,现在还只是下午,我每天两三点钟才睡呢!”

信心与愿望

    1990年,身为湖南教育学院体美教研室主任的陈雁飞调入北京教育学院,初来北京的她,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的普通话,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屋里,从工作到生活都面临着从未感受过的巨大压力。陈雁飞痛下决心,要努力奋斗、辛苦耕耘,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成就自己的事业,在大都市北京找到事业生活的立足点。

    很快,陈雁飞在教学方面的特长与优势逐渐显露出来,北京教育学院举办第一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时,她是体育系的一名普通教师,那时候,教师大赛基本都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老师们的天下,操作性较强的体育学科教师很少有人参与这样的活动,而在这届比赛的参赛选手中,不乏学科功底深厚、教学技能精湛的佼佼者。面对压力与挑战,陈雁飞没有退缩,凭借着好胜、不服输的个性,她精心设计课程,一遍遍推敲上课过程中的具体环节,根据学员的特点安排了丰富多彩、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充满激情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一等奖。

     在生活的历练中陈雁飞不断成长着,她深深意识到,要想在首都扎根成材,不仅需要不断的领悟、学习,更需要不断的投入、付出,只有这样,才能以必胜的信心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实现自己的愿望。

付出与收获

    十几年的努力与付出,换来了全院教职工的认可,2004年,陈雁飞被选派到体育与艺术学院担任院长职务,同时兼任学院黄化门校区党总支书记。陈雁飞把这份担子看成学院对自己的信任,看作能够更多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机会,更加努力地拼搏着。

    一个月30天,陈雁飞不加班的日子屈指可数的。体育与艺术学院各项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策划与实施,黄化门校区党总支的建设与管理,体育与艺术学院109名教职工的发展,都需要认真地分析与思考。

    多年来,虽然烦杂的管理工作占去了她大块的时间,但她坚持开展教学及科研,关注体育热点话题,破解体育难点问题,围绕体育教育、师资培训、体质健康、中国民族传统等方面搞研究。白天忙忙碌碌地处理完一大堆事务后到家的时间,是陈雁飞脑子最清楚、思维最活跃的黄金时间,她总是利用这段时间思考问题、研究课题、撰写论文、创编教材。有的时候晚上刚躺在床上,突然有了灵感,她会马上从床上爬起来,写下自己的思考。

    陈雁飞说:每天早晨,即使是满身困倦,没有时间吃早餐,我也必定要把自己打扮得精精神神、漂漂亮亮,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将这种自信、快乐的良好状态,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体育系系主任韩兵曾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培训最紧张的那段时间,我们整个团队每天都早出晚归,陈院长住的那个小区里的保安十分好奇她是干什么的,后来有一天终于把他拦住了,说:大姐,您是不是倒服装的?保安说:只有倒服装的,才会这么早出去,这么晚回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日积月累的努力、日复一日的辛苦工作,换来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2004年,北京市成人院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5年,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007年,北京高校奥运会、残奥会筹办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多年来,陈雁飞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养学员的主动精神,鼓励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员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她多次受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聘请,到全国各地讲学;多次受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邀请,录制武术教学指导片、女子防身术教学宣传片,参加武林大会评委会;在全国各地作讲座几十场,听讲人员达到5万人左右。

     陈雁飞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和学术性文章60余篇;主编、参编各种国家级体育教材20余套种,获得各种高层次科学论文报告会的一二等奖;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从1991年至今,受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聘请,编写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材和教师用书。编著小学体育教学教师用书和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教材,通过创编实验性强、适合学校武术教学的套路,科学指导了学校体育,有效引领一线教师专业发展。

小学科与大文章

    体育与艺术学院所涉及的音乐、美术、体育、幼儿艺术等学科,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学科,陈雁飞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团队的力量,造就独特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特色,打造培训品牌,使小学科做出大文章,小学科发挥大作用,小学科产生大影响。

   陈雁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4年开始,通过深入分析北京市音体美学科教师的现状和需求,不断探索师资培训的新模式,体育与艺术学院出色完成了“绿色耕耘”、“春风化雨”、市级骨干中的音、体、美教师的培训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在面对北京市三千多名中小学美术教师成功开展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2005910,在中华世纪坛,体育与艺术学院牵头举办了“爱校、爱教、爱生”“京华桃李园”——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大型画展,中小学教师创作出的一幅幅以学校为背景的作品,获得到会的市领导及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2006年教师节,在完成北京市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后,北京市远郊区县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在解放军歌剧院共同进行了“和谐、和声、和美”,唱响教材歌曲的演出,自建国以来,远郊区县的教师第一次走向舞台,展示北京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绚丽风采。

   2007年,“育体、育心、育人”传承奥运文化——迎奥运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正式启动。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第29届奥运会执行委员会执委何振梁,时任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莅临启动仪式,并为基地揭牌。这项培训刷新了世界奥林匹克教育史。2008年,组织开展了迎奥运落实阳光体育活动——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1222,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同志出席了2007“育体、育心、育人”传承体育文化迎奥运培训成果展示暨2008迎奥运阳光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全员培训开班典礼。首批参加培训的19个区县的200位体育教师和他们的学生用精彩的表演展示了他们学习奥运知识、传承奥运文化、精通奥运技能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2009年校园风范的镌铸与咏歌——北京市中小学校徽校歌创作与展示项目,对来自北京市4000多名中小学音美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形成了首都教师培训的品牌。《校园风范的镌铸与咏歌——北京市中小学校徽校歌通览》一书被国家图书馆及首都图书馆收藏。

   在服务首都基础教育的基础上,陈雁飞还带领团队成员,将培训项目辐射到全国。2008-2009年主持完成了国培计划——西部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学科远程培训、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培训项目,主持完成了希望工程培训、西藏音乐体育教师、四川什邡、鄂尔多斯体育教师等省市委托培训,对来自全国28个省市5000多名教师进行了高端培训,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培训质量得得全体学员及全国教育同行的认可。

   多年的实践使陈雁飞意识到,在工作中应思考新视角、新观点,注重挤时间、抓机遇。因此,在设计培训项目时,她十分注重内涵与特色的把握,以音体美这些小学科为抓手,形成了一系列培训特色鲜明的品牌项目,开辟了音体美教师教育的新视野,为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创建和谐社会做出有益的探索与研究。

身教与言传

   在体育与艺术学院工作意味着忙与累,对于这一点,许多教职工都深有体会,但是,即便如此,绝大多数教职员工仍然快乐地工作着,哪怕是加班到深夜,也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毫无怨言,那么,秘诀究竟在哪里呢?

    为此,我们采访了两位体育与艺术学院的老师。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马敬一老师说:陈院长在200名骨干教师展示的筹备过程中,累得几乎要晕倒了,医院曾要求她住院,但是她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工作,昼夜工作,每天都加班到夜里23点钟,我们非常感动。陈院长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服务精神,感动着我们。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体育系胡峰光老师说:我们确实比较辛苦,晚上加班时经常的事情,每次陈院长去忙别的事情,同事们都会自觉留下来,加班到晚上1112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她的个人魅力感染着我们,来北京教育学院2年多来,我们确实看到她的工作强度、她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付出,我们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感染。

    除了工作上的严格要求,陈雁飞总是无微不致地关心着每一名教职工的生活,许多人都自发地用“老姐”来称呼她。因为在他们心里,体育与艺术学院就像他们的另一个温暖的家。无论是孩子升学考试、家属生病住院,还是遇到在工作生活中无法排解的难题,每个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到“老姐”身边来倾诉。

     每项大型活动举行之前,陈雁飞都会召集主力教师的家属(爱人和孩子、爸爸或妈妈)召开一个慰问会,向家属说明工作的重要性、紧张性和艰巨性,可能会经常性的加班,甚至回不了家,请求家属给予支持与理解,并在慰问会上给每家发送一点生活必备品;在全院大会上,在各类节假日之前,在各项工作紧张忙碌中,陈雁飞都会提醒每一位教职工要注意身体,将家里的老人、孩子安顿好、把家里的冰箱塞满;当教职工家里出现困难时,哪怕工作再忙,她也会果断地安排好工作,请教职工立即回家。

   心系全体教职工的陈雁飞其实自己也面临着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他的儿子现在在北京大学的本硕博连读班上学,谈到自己的高中三年,孩子很平静地表示自己那时每天基本上都是晚上九十点才能吃上饭,他说,妈妈为工作献身的精神感染了我,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我现在的自理能力,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她给予我的最大的财富。这段对陈雁飞儿子的采访被编在片子里在全体党员大会上播放,从头至尾,陈雁飞的眼眶都是湿润的。

   作为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兼黄化门校区党总支书记,陈雁飞多年来全身心地投入,放弃自身专业研究和到外省市授课的机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体育与艺术学院的发展建设中,注重学院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培养,带领音体美艺四个系进行了学科发展性的研究,为各学科发展做出了创设性的举措与突破。作为体育与艺术学院的管理者,一直努力在经营一个优秀的团队,努力让每一个教职工喜欢,努力让教职工寄予希望,努力把他们拢在一起,朝着一个方向走,朝着学院定位目标走,朝着体育艺术学院发展规划走。特别是思考如何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思考如何探索一条符合体育艺术学院特性的管理之路;寻找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途径;帮助音体美教师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中发现、发挥自身潜能;鼓励教师利用继续教育培训这一平台,不断更新自己、挑战自我,以展示体育艺术学院教师的智慧、创意,展示体育艺术人的面貌、风采。通过几年的努力,构建了“目标一致、合力合为、攻坚克难”的班子团队,构建了“专业扎实、科研突出、能战能胜”的教师团队,构建了“敬业爱岗、素养深厚、管理科学”的服务团队。

  “我们的专业和管理水平有多高,我们的培训理念和研究深度有多深,就能带培训学员走多远”,在这种理念的带动下,陈雁飞凭借着百折不挠的韧劲、不顾一切的拼劲、聚沙成塔的闯劲,带领体育与艺术学院的音体美艺教师,搭建出一个让每一位教职工施展才华、彰显个性的舞台上,帮助全体教职工关注、投入学院的改革发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整体素质,最终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腾飞与跨越。

 

上一篇文章:徐超
下一篇文章:刘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