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数学能力其实都建立在思维和解题方面上,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中我们常说的几何知识(图形知识)只有在小学打好基础到了初中才不会头疼,而行程和工程间问题在初中所对应的知识点对应的就是变量、方程和函数的相关应用题。
可见,对于小学数学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会影响那么深,更有一些家长认为初中才是决定孩子成绩好坏的关键时期,殊不知初中的成绩会受到小学学习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学习习惯。
今天我们有请到秦学教育精英数学团队的陈燕老师给大家讲讲小学数学基础该如何抓,一些数学的学习习惯改怎样去养成,让我们的还在看见数学这门课程不再是一头雾水或者无从下手了。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同一个教室听同一个老师上课,却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当然,这有人与人之间天赋的差异,但许多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陈燕老师针对这种情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各位家长能有所帮助。
1.上课到怎么听?
课堂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堂课只有45分钟,很有可能前5到10分钟是回顾上节课所教授的内容,课中老师更多地是讲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如果不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思维的连续性、解题思路的连贯性都会受到破坏,造成对新知识的一知半解,所以,对记笔记有“执念”的学生,在老师讲到重点或难点的时候一定要放下笔,专心听老师讲解内容,实在来不及了课后找别的同学去补充下,当堂的内容一定要当堂消化,尽量不要出现隔夜问题这种现象。
2、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和解题思路
有些孩子在其他人发言的时候,认为自己会了,就不听了;还有些孩子自己有不同想法,在别人发言没结束的时候思想开了小差或议论、插嘴。其实,同样一道题,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告诉孩子别人的想法也许比你的更好,因此要认真倾听;即使别人的想法不正确,也应该认真倾听,最起码你能知道他错在哪里,也许这正是大家都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应该共同注意。所以,一定要重视别人的发言。倾听,对孩子也是一种提高。
3、对课堂内容要做好复习和预习工作
其实数学也是可以分板块和知识点的,每个知识点都有它自己的体系和解题方法,然而把每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就是我们所谓的综合题了,看似很难,但是如果能把题目中所出现的知识点全部尽数掌握完后再逐一攻破,你就会发现这类题也不是很难,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点网络就需要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项功课了,课上对于老师讲授的新知识能够迅速衔接融合,课下对于老知识点稳固加强,对知识点全面把握是非常有帮助的。
4、家长对作业不要“大包大揽”
每次课后,趁热打铁,把老师上课时强调的每个环节都回忆一遍,然后再做课后习题。上课听懂了,不等于掌握了,通过作业,孩子能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练习,把老师传授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本领。作业不仅要认真对待,还要努力思考巧妙的方法,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这是学习数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另外,孩子做题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适当进行提示性指点,但不要“大包大揽”。第一,这样下去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性,自己不爱动脑筋;第二,老师讲授的解题方法和家长讲的可能有很大差别,应该让孩子尽量用老师传授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练习提高的目的。
5、准备错题本和题目分类本
很多孩子都马虎,但有些马虎其实是同学对知识点理解不清晰造成的,这类的题目一定要记录下来。还有的是出题者故意设计的陷阱,这也可以记录下来,定时复习,久了之后很多马虎自然而然地就避免了。和错题本一样,专门记录孩子做过的试题,分类指的是将做过的试题分为几大类,一类是极其简单,一看就会的。一类是有一定难度,需要思考找到突破口的,还有一类就是难度很大,需要综合运用很多知识并进行推理才能解答的,后两类都应该是记录重点。在对试题分类的过程中孩子。
陈艳,2010年在西安经发学校担任学科教师,后来担任数学学科教研讲师,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总结,经过考核被市教育局评委优秀教育工作者,并于2013年荣获特级教师称号,期间,所带班级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2015年被秦学教育集团特聘为小学数学学科教研组学科带头人一职。曾先后多次参与西安小升初出题,同时担任春芽杯竞赛高级评委一职,主要从事小升初数学研究、多元化授课、数学教育与素质培养等前沿化教育工作,对小学数学科目有着全面的了解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