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校展示

山东工商学院学科建设纪实

编辑:李素  发布时间:2011/2/23 9:43:00 
 

咬定立校之本不放松  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山东工商学院学科建设纪实

   学科是高校发挥教学、科研、开发等综合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一所高校的声誉,不论在人才培养质量,还是在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效益方面的影响,归根结底取决于有没有较强的学科力量,以及学科内部有没有自我发展的机制和动力。因此,我们说学科建设是学校的“龙头工程”,历来是国内外所有高校都非常重视的工作。——题记

   2010年,山东工商学院建校25周年。25年来,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小到逐渐壮大,从建校初只有几百名学生发展到现在近18000名在校生。蓦然回首,山商人在逆境中执着追求,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的经历,依然激励着全校师生不断追求超越。今天,本文单从学科建设方面回顾总结学校做出的努力。

   山东工商学院从默默无闻到今天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了一定声誉,尤其是管理学科跃居全省首要地位,均源于这所高校多年来坚持咬定强校之本不放松,把学科建设作为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能力的结合点,努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所取得的结果。特别是近几年来,山东工商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省重点学科从1999年仅“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 2个学科发展到现在,又增加了“统计学”、“ 宪法与行政法学”、“ 产业经济学”3个学科。同时还建成了山东省半岛经济研究、煤炭产业发展与创新2个省级研究基地。2009年初,山东工商学院以申报硕士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成功为标志,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学科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

   山东工商学院的前身是中国煤炭经济学院,1985年由煤炭部投资兴建。建校初期,由于该校规模小,教师少,形不成学术梯队,很难形成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加以建校初期受计划经济影响,资金异常紧缺,学校又忙于基本建设,学科建设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到1995年,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学校对照各项标准,分析了学校的专业优势和特色,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确定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信息管理4个专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同时确定了14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并分别给于资助,学科建设的重要地位开始明确,全校齐心协力经过两年集中精力、紧锣密鼓地建设,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价,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校两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做出的重大努力。

   1997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价之后,这所学校终于结束了十多年来在夹缝中痛苦挣扎,在徘徊中艰难前行的状况。重视学科建设,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学校成立了重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重点建设办公室,制订了重点建设规划。1998年,学校聘请山东省相关领域专家对学校拟申报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进行了论证。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系部进行了重大调整,充实了管理学综合模拟实验室、资料室和会计学模拟实验室、资料室,进一步明确了拟申报省级重点学科的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及学科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建设目标和任务。1999523,省教委组织专家组到该校对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评审后认为,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山东工商学院的学科建设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尤其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会计学三个学科,在应用研究领域和学术梯队建设方面成效显著。19996月,“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被省教委批准,列入省“九五”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进行重点建设。200010月,学校根据《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及培养对象管理办法》,又严格选拔了35名校级学科带头人(7人)、学术骨干(13人)和培养对象(15人),推荐并由省教育厅评选出崔瑛、梁启华、王广成3名教授为省级学术骨干,改写了学校没有省级学术骨干的历史。

   至此,重点学科的龙头地位在学校渐行确立。三年建设期间,学校根据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采取了进一步完善学科与学术带头人负责制、制定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选拔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进一步明确重点学科研究方向、科研资助项目向重点学科倾斜等措施,使重点学科建设稳定发展,20026月,“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被正式命名为省级重点学科。

   2003年,学校确立了“强化建设管理学学科,积极发展经济学学科,大力扶持工学学科”的学科建设思路,学科专业结构日趋合理,截止到2005年底,该校在本科专业中,有经济学门类专业4, 管理学门类专业14, 法学门类、文学门类和理学门类专业各3,工学门类专业4个,已经形成了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兼有理、工、文、法多学科的财经类普通高等学校。

   通过狠抓重点学科建设这个龙头,提升了学校教育师资、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层次、水平和质量。1988年到199710年间,学校总计发表论文911篇,其中核心期刊仅为118篇。从1999年到20002年间,学校发表论文585篇,其中核心期刊170篇,获省级科研、教学成果8项。2001年,学校实现了国家级项目申报和省(部)级科研奖励“零”的突破,有近20名教授先后被中国矿业大学、石油大学等全国十几所大学聘为博士、硕士生导师,提高了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声誉和地位。

全面实施“学科立校”战略管理方

   山东工商学院学科建设真正进入突飞猛进,健康、快速发展的时期,是在20047月山东工商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之后。

   这次党代会确立了 “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党委强调,“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是个战略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学科立校”是基础,“人才强校”是核心,“特色兴校”是关键。学科、人才、特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成为有山东工商学院气派、有山东工商学院风格的战略组合。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江泽民同志提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山东工商学院在学科建设中,坚持以教师为本。实践中全校上下认识到了学科建设的关键在教师,学校集中力量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学校加大了经费投入,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6年,3年内学校针对人才培养和引进,先后修订和出台了《山东工商学院“125人才工程”实施办法》《山东工商学院引进人才暂行规定》《山东工商学院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学科带头人遴选及管理办法》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激励了一大批教师、学者高起点科研的积极性。从2004年正式启动高级人才培养的“125人才工程”实施办法,到20076月,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议和党委研究等程序,先后四批有3人入选第一层次、8人入选第二层次,15人入选第三层次。

   对引进和培养的高级人才,学校努力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政策留人”的良好氛围。学科建设需要人才,学校发展需要人才,校党政领导对人才的渴求可用求贤若渴形容,对在外地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教师,校领导每年都要亲自去看望他们,与他们一起进餐,向他们通报学校发展情况,期望他们学成后回校做出贡献,一些很有发展潜力博士研究生,原本打算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发展,终被校领导的真情打动,选择了回校,现已有不少回校的博士为学科发展做出大的贡献,成为各学科的带头人。对引进高级人才,校领导都要亲自接待,嘘寒问暖。2003年,从日本归来一名社会学博士,有意到山东工商学院,校领导知道后立即派人事处长前去接洽,陪同他参观校园,向他介绍他所学专业在学校的发展潜力,热心解决他的家庭困难,海归博士感动于这所学校的人情温暖,毅然决定落户于山东工商学院效力。在待遇方面,山东工商学院真正做到向高级人才倾斜,如入选“125人才工程”人员,在管理期内完成具体任务和目标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人选月津贴分别比正校级干部高出5000元和1500元。栽下梧桐树,凤凰自飞来,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众多人才,截止到2010年底,学校教授已达到99人,博士168人。

   重点学科有了鲜明的特色才能形成优势。为此,学校出台了《山东工商学院关于全面推进“特色兴校”战略意见》,强调“强化建设管理学科,积极发展经济学科,大力扶持工学学科”的思路和政策导向,促进经济与管理融合,工科与商科相长,强化建设管理学科,加大了管理学科的整合力度,使管理学科见长更强。加强了省级人文社科两个研究基地的建设,2007年成立了煤炭经济研究院和半岛经济研究院,实施了“两个突破”战略,即行业领域依托煤炭经济研究院“突破煤炭经济研究”,区域经济依托半岛经济研究院“突破半岛经济研究”,确定经过510年时间,力争把两个基地建设成省内一流、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研究基地,以带动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快速发展。近几年两个研究院,尤其是煤炭经济研究院发挥了“学术制高点”作用,汇聚了一批年富力强、思想活跃、学术造诣深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7人,兼职研究人员15人,外聘专家10人。其中专职兼职人员中,教授22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9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40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68项,科研经费总额达1126.6万元。经专家鉴定,在完成的科研项目中,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期刊上发表论文375篇。推动了学校管理学科见长更强。

   为全面落实学科强校战略的管理方略,学校还相继修订出台了《山东工商学院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方案补充规定》《山东工商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山东工商学院“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山东工商学“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山东工商学院关于加强科研工作的决定》《山东工商学20052010年振兴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规定。

   纵观山东工商学院几年来制定、修订出台的各项政策、规定和措施,始终如一地贯穿着一个追求目标:那就是全面贯彻“学科立校”战略和振兴行动计划,在学校的整体建设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带动学校其他各个方面工作。依据大学设置标准,以增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增列较多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为重心,通过继续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提升优势,强化特色,整合结构,全面发展,基本建成以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主的学科框架,带动数学(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文学)的迅速发展,形成综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依据这个目标,学校分别对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扶持学科下达了不同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要求对省级重点学科在山东省投入的基础上,与校级重点学科有一定区别,加大了省级重点学科的投入。对校级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学科重点投入,优化学科结构,助强扶新。突破学科建设人才瓶颈,按照一个校级重点学科至少有5个教授、6个博士的基本条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投入力度,制定了有利于科研人才积极从事研究的考核政策,为培育大师级人才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了半岛经济、煤炭产业发展研究。推动数学向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的渗透,实施特殊政策,试行成立实体性研究机构,集中力量进行科研攻关,不断凸显学科特色和研究特色。鼓励各学科与全国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大学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财经类大学、科研机构、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增强学科发展后劲。积极申报项目,参加山东省实施的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山东省“高教强省”行动计划》。

   通过全面实施“学科强校”战略的管理方略,山东工商学院近几年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喜的不俗业绩,在原获批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基础上,2004年又新增“统计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两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其中“企业管理”学科提升为省强化建设学科并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中期检查。2006年,“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宪法与行政法学”获批为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通过专家评估,2006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半岛经济研究基、煤炭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基地”和“山东省‘十一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申报成功。近五年学校发表论文4553篇,其中三大检索195篇,有2篇发表在中国科学期刊上,实现权威期刊论文零的突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务院各部门项目5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6项,其中2项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实现了学校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零的突破。先后有10余名专家、学者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人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高校教学名师、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专家、山东高校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等荣誉称号。

实施“非对称”发展战略

打造学科高峰  带动学科高原

   2009224,是山东工商学院全体师生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票选,通过了山东工商学院申报硕士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实现了山东工商学院近2万名师生近十年的夙愿。师生们激动、兴奋的情绪丝毫不亚于当年中国申奥成功。多年的心血和付出终结硕果,学校的发展从此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们有理由为之欢呼,为之庆贺。

   然而,学校党委没有允许大家有丝毫的放松。20095月,召开了高级职称人员和科级以上干部科研大会。会上,校领导冷静地向大家分析了学校申硕成功的体会,强调苦练内功,提高自身实力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同时还认真分析了学校与同城和省内同类院校之间存在的差距,提醒大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理解“慢进也是退”的深刻道理。

   硕士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申报成功,使学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学科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硕士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在我国首次实行,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能否顺利完成新一轮重点学科建设任务,对山东工商学院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站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山东工商学院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必须遵循“高水平、有特色、可持续”原则,提出学科建设“非对称”发展思路,采取打造学科高峰,带动学科高原策略。即整合学校各类资源,打破专业、院部壁垒,支撑主干学科,争取一两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缩小与高水平大学的差距。引导主干学科辐射和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形成学科高原。主干学科是高峰,相关学科是高原,相关学科要在对接主干学科中,凝练方向、提高水平,形成新的生长点。

   按照学科建设新的发展思路,山东工商学院对现有的学科科研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20096                    出台了《山东工商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三年学校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学科建设的思路和学科布局,并提出了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实施方案》确定,重点学科包括26个二级学科,其中:山东省硕士单位立项建设项目包含的授权点二级学科9个,山东省硕士单位立项建设项目包含的支撑学科的二级学科7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0个。今后三年的学科建设工作以立项学科为重点,同时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同时,根据新的发展思路,山东工商学院对原定的科研奖励办法进行了调整,重新出台了山东工商学院科研奖励办法》。新《办法》简化了计算程序,避免了重复计算,适度加大了对国家级立项成果、学科权威期刊论文、省部级以上重要获奖成果、高水平学术专著的奖励力度。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潜心做学问研究,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思想,促进学术研究向高、精、尖靠近,进入学术前沿领域。

   为确保实现《山东工商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制定的各项目标,200994,学校召开重点学科建设启动大会,庄重地与26个重点学科带头人签订了建设任务书。要求各重点建设学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好基础,苦练内功,不断凝炼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发展特色和亮点;学科带头人要充分发挥作用,带领团队顺利完成学科建设任务。26个重点学科带头人签订任务书后,深感责任沉重,他们没有时间享受曾多年辛勤耕耘终收成果的喜悦,又一头扎进新一轮耕耘中,他们忙于把任务书规定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细化,落实给每一个参与重点学科建设的教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恰逢此时,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知,山东工商学院又有五个项目获准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其中4项是管理学科,2010年五个获准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中,又有一项是管理学科,凸显了山东工商学院管理学科的优势,标志着山东工商学院管理学科的基础研究已经达到国内前沿水平,确立了该学科在山东省的先进地位。我们相信,通过三年建设,山东工商学院的管理学科这个高峰,定能带出一片学科高原在全国高校中叫响,山东工商学院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地位和声望,也定能以品牌学科的响亮而提升。

   当前,山东工商学院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是山东工商学院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106月,山东工商学院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在召开的第二次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未来十五年学校的战略目标:建设有特色开放式工商大学。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学校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并确定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学科强校、人才名校”发展战略,强调了质量的提升,突出了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要求,昭示了山东工商学院人永不停步,敢于超越的勇气和执着追求的精神。(王建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