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头条

实施“教育品牌战略”,

编辑:58ts  发布时间:2010/5/10 16:56:54 
南昌讯(肖莹 王小琏 记者 孙建波 报道)“现在我要向大家报告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们学校的舞蹈节目《中国娃娃•中国话》参加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得全国三等奖啦!”

      本周一(3月15日)早上的升旗仪式上,当南昌市向荣小学行政值周张主任向全校师生宣布这一消息时,整个操场都沸腾了!张主任自己的眼角里也兴奋地沁出了泪花。

      怎能不高兴呢?校门口贴着写有许多惊叹号的大红喜报,学校党支部书记万春端上刚从区里领来、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红色印戳的硬壳获奖证书激动地告诉记者:我校过去在这方面连市里的奖都没得过,更不要说冲出江西,亮相全国了!

      年前已获江西省一等奖的《中国娃娃•中国话》其主旋律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让万书记他们无比欣慰的是参加演出的30个孩子中绝大部分没有参加过什么校外专业训练班之类,全是学校培养的。排练中,这些同学凭着每个人古诗文的日常积累,很快理解了舞蹈表现的主题,极富表情,加上在舞蹈老师指导下勤学苦练,大家用汗水换来了这个沉甸甸的奖项。

      向荣小学地处南昌市老城区,临近八一桥,是东湖区内最西面的学校。招生地段大士院一带小商小贩、外地打工者、流动人口居多,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属区内抚助倾斜的重点。向荣小学2009年上半年在驻地派出所作过摸底调查,但地段适龄上学的儿童数与秋季开学实际报名数有个“窟窿”。

      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这些孩子到哪儿去了呢?

      万春:我们这里流动人口多,有的做生意赚了钱别处买了房带孩子迁走了,也有的择校到别地上学了。

      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在这样的生源情况下,你们如何发展呢?

      万春:近几年来,区里对我校的投入很大,校园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面又要求我们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我们也想,有了自己的特色,是不是也能吸引生源,给全区的均衡作点贡献呢?于是就抓古诗歌,几年下来,有了些成效,区里很认可,师生们很积极,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你看,我们几年实践摸索编写的校本教材(试用)本12册清样刚从印刷厂出来。

南昌市向荣小学经典诗歌伴成长展示活动(肖莹、王小琏 提供)

      “诗苑百花开,情景惹人爱。童谣唱开怀,笔墨颂中华。神州山河美,人间真情在。未敢忘忧国,胸中有天籁。风骚谁独领,同登凤凰台。唐宋前贤远,明朝我辈来。”这是向荣小学12册自编教材的主题诗句。小学6年12个学期每学期1册,依序每句为其主题。各年级每周一的第一节课就上这样的课。记者在校园随机提问几个学生,个个口若悬河,不假思索。中华国粹唐诗宋词,当然也有现代诗、儿童诗就从这些孩子的口中奔涌而来。这里没有一般学校常见的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所谓“治校格言”,这所创办于1911年的原偰家塘小学,在走进新世纪头一个10年里,就堂堂正正地宣告以镌刻在教学楼正面的“不学诗,无以言”六个大字作为自己的“校训”!

向荣小学内处处都是诗歌展示,图为校园古诗墙 (江西网记者 孙建波 摄)

      “润物无声——“诗歌学习”日常化;别样荷花——“诗歌学习”课题化;百舸争流——“诗歌学习”竞赛化.;山花烂漫——“诗歌学习”活动化。”万书记给记者介绍了向荣小学抓古诗,创特色的四个做法。诗一般的语言,金一样的经验,要细细体会才见真缔。可刚见面获知学校实现舞蹈得奖“零的突破”的喜悦仍感染着记者。因为他们说,这样的奖对许多学校,特别是名校来讲是很平常的事,而对自己这样的弱势学校来讲则太艰难了。不待万书记细讲,记者要求见那些获奖的孩子们。
万春给记者引荐了熟悉情况的班主任、语文老师邓艳萍。

      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搞舞蹈的这30个孩子也喜欢古诗吗?

      邓艳萍:当然。

      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你能带我见一见吗?

      邓艳萍:她们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一一见怕你没有时间。就说说五(3)班的罗芷恬小朋友吧,我当了她四年班主任,教她古诗文。她也是学校经典诗歌特色展示的主持人,班长、少先队大队委员。上次我班参观南昌摩天轮时,她一见旁边的柳树,《咏柳》诗就脱口而出。她四年级时就读完了《聊斋》。

      多么聪慧的一个女孩子!记者脑子里臆想浮现出她那诗书琴画的书香门第。在邓老师的陪同下,记者见到了一直带她长大的外婆。想不到罗芷恬小朋友的父亲是个普通司机,母亲做生意。父母没和孩子住在一起,根本也就没时间、没能力辅导她古诗,舞蹈也是在学校里学的,罗芷恬小时候也上不起费用高昂的校外艺术培训班。她的日常起居就靠住在大士院西区居民楼的外婆照料。
罗芷恬告诉记者,在家里她经常给年过花甲的外婆唸古诗,讲古诗里的故事。她喜欢古诗词,慢慢地,年迈的外婆也似懂非懂了。

南昌市向荣小学五(3)班罗芷恬同学在家里向外婆朗读古诗文(江西网记者 孙建波 摄)

      舞蹈班的30个人的家庭情况绝大部分就象罗芷恬一样,住在大士院周边一带。

      更为可贵的是,向荣小学的主事者想到了,并正在努力实践着:不但让自己的学生学习古诗词,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染下成长,还通过自己的弟子去影响她(他)们的父母、家人、长辈,以传承龙的精神血脉,进一步孕育、优化本不十分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这里,学校教育不是走向社会了吗?

      向荣小学在东湖区的西头,青校学校则在东湖区的东北面。

      与向荣小学不同,青桥学校处于南昌市老工业区,城乡插花地带,是近年来企业转制,原江西造纸厂子弟学校转过来的。众所周知,老师是许多生产车间选调的,学生是下岗职工和外来人口的子女多,实验设施、图书资料、信息技术与城区的学校明显有差距。

      青桥学校打什么特色牌呢?校长王洪对记者说,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选择了棋类。在现有的学校条件下,青桥学校认为开展棋类活动,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可操作性强。学校班子与体育组商量后,提出了“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棋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

南昌市青桥学校体育教师刘毛芽在四(3)班上棋类课 (江西网记者 孙建波 摄)

      现在的青桥学校,棋文化展墙、宣传栏、橱窗、黑板报、广播站,全是棋的内容!棋类教学已经进入课堂,小学六个年级、初中一、二年级,每周一节课,雷打不动。每个学生都自备棋一副。课外活动,到处是下棋的学生。小学低段主要设国际象棋,中段设中国象棋,高段既集中讲授,又穿插进行,校本教材准备投入使用。各种“排行赛”、“晋级赛”、“擂台赛”此起彼伏,小棋手,未来的段手在这里茁壮成长!2009年8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棋牌管理中心举办了“全国棋牌项目万人同下活动”,而江西分会场就设在青桥学校校园里,这里的三百名学生及其家长同场竞技,场面好不壮观!

      小棋盘,大世界!青桥学校已列为全国、省棋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会议室的荣誉墙上,挂满了各种棋类赛事的奖匾。仅2009年,他们在南昌市棋类赛事中获5个团体第一,在全省体传校棋类比赛中获3个团体第一,1个团体第二。

      2009年8月8日,设在青桥学校的“全国棋牌项目万人同下活动” 江西分会场(肖莹、王小琏提供)

      东湖区在教育均衡发展中为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鼓励和引导学校在办学上体现多样化、特色化,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彰显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实施“教育品牌战略”,形成“一校一品”特色。如果说向荣小学、青桥学校属于一种类型的话,那么基础好的邮政路小学的信息技术数字化校园则属另一种类型。

      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邮政路小学自2000年以来,先后斥资140多万元完善了全校的信息技术各项设施,真正实现了“班班通”、“室室通”。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较高,能教自如地利用网络进行教育、教学以及和学生之间的联络。有的老师还建立了自己的班级网站。使记者感到惊异的是,这里信息技术组7名专职老师,清一色的大学本科程度,每个老师基本功比较扎实,各有专长。这个朝气蓬勃的集体为教学服务,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一位原凤凰坡小学(现为邮政路小学二部)的青年教师对记者说,为了她的全市公开课的网络课件,信息组的吴老师竭尽全力,甘为人作嫁衣。她在相关单位来回6次,吴老师就跟着她6次。有时侯明明只要带一两件东西,可吴老师硬是用塑料袋带了一大摞,有备无患,生怕耽搁自己上课。带来带去,不辞辛苦,一线老师感动得落泪。

朝气蓬勃的南昌市邮政路小学信息技术组“全家福”(江西网记者 孙建波 摄)

      被校内外老师高度评价的南昌市邮政路小学1—6册的校本教材《电脑》 (江西网记者 孙建波 摄)

      新改版的邮政路小学新网站2010年1月开通了,版式美观,内容丰富,更新及时。也许您不知道,总体方案集领导班子和全体老师的智慧确定下来后,书记、校长和另外5位副校长都是主页里几个栏目的“版主”,从组织文章到后台修改,直到挂上网,校领导亲自干。可见这所小学领导班子信息素养和工作效率。

育新学校校园文化展示(肖莹、王小琏提供)

青山湖小学心理导航(肖莹、王小琏提供)

城北小学一年级小朋友学包饺子(江西网记者 孙建波 摄)

右营街小学环保展示(江西网记者 孙建波 摄)         

      正是东湖区坚持“政府主动均衡,校长决定差异”,强调办学特色,通过“规范+特色”的管理,大部分学校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校一品”犹如烂漫山花,在东湖区这个大花园里竞相开放。    

      领导者说:

      教育部长  袁贵仁: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加强城市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有效解决择校问题、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切实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  虞国庆: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解决区域、城乡之间不公平的问题;要提高教育质量,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编    辑:胡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