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曝光台

在校大学生凭啥拥有“事业编”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6/7/27 11:06:40 
 

  人事局副局长回应:确有照顾“一把手”子女一说

  要到2011年才毕业的在校大学生,竟然已经被安排进了家乡湖南省冷水江市财政局工资统发中心工作,享受事业编制。昨日,网帖爆料称,湖南省冷水江市人事局局长曹长清就是这样为还在大学校园的儿子曹博文找到了工作,且经过了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的层层批示。冷水江市人事局一位副局长回应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冷水江市“常委开会时确实有这么一个决定,就是照顾(各单位)一把手亲属子女工作”,并称“如果这个事你们查还多的是”。

  ……

  记者随后多次联系该市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谢立松。谢首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自己正在出差长沙的高速公路上,还未看到帖子内容,目前无法做出回应。稍后,记者再次致电谢立松,谢称自己刚刚抵达长沙,“需要到网吧看了帖子”才能做出回应。记者请其帮忙联系其他能够代表冷水江市对此事作出回应的相关官员,谢表示只有他能做出相关回应,并答应核实后与记者取得联系。但截至本报截稿,记者一直未能收到相关回应……

  观点一:在校大学生凭啥拥有“事业编”

  “系统内招”的潜规则多少还有些遮遮掩掩,走走形式。可没毕业就端上了“铁饭碗”,纯属赤裸裸地将潜规则公开化。可见,当权力一旦扯下遮羞布,就会表现出各种优越性,这些优越性恰恰成为一些干部子女进行“拼爹游戏”的资本。一方面,是干部子女们凭借“拼爹”优势择业无忧;另一方面,众多的平民子弟只能“恨爹不成刚”,为找工作,东奔西走,疲于奔命。这种就业上的鸿沟正在无情地撕裂民意,增加公众权利的被剥夺感和失衡感。笔者以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详细】

  观点二:局长儿子内定进财局是“权力通吃”

  据报道,曹局长以“劳苦功高、别无所求”之类意思向组织打报告,为其儿子申请安排工作,继而得到冷水江市相关领导层层批示同意。有领导批示还不算,更厉害的是该市常委会还有“照顾一把手子女”的决定,这与此前温州市龙湾区为“稳定干部队伍”发文件招录领导子女的搞法异曲同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局长的路子,其“牛”还不在罔顾《公务员法》“凡进必考”的明确规定,彻底抛开考试面试等步骤,而在于直接借助权力程序和组织路线的直通车,一步到位,一顺百顺【详细】

  观点三:没毕业就进事业单位,利为谁所谋?

  这叫什么,这叫公权裸奔,潜规则显化了。对这种公然挑战社会公义,挑战公众心理的反常举动,我们只想请冷水江市的常委们回答一个问题就可以了,那就是权到底为谁用,利到底为谁谋?如果让他们做起报告来,肯定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很多官员就是靠嘴上抹蜜起家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这是我们党的宗旨,神圣而高洁。不过,当我们知道他们为了一把手的子女们,越过规则,大开方便之门的时候,如果他们再说起来,恐怕没有人会信了:你忽悠谁呢【详细】

  观点四:“冷水江事件”给我们最深沉的挫败感

  哪怕背离规则,也要将目的以公开的方式达成;哪怕明知在挑战公众的感知极限,也要用集体决策的名义将违法进行到底,这样的违法是习惯性的——— 这就是冷水江安排官二代就业事件的真相所在,相对于以往需要在种种力量的博弈中去探究缘由的类似事件,“冷水江事件”显然并不试图掩盖与保持沉默,然而正是这样的对话方式,让人错愕与无助:倘若作为底线的用人与决策秩序被习以为常地漠视,这里面除了基本行政法规的失守,又蕴涵着怎样日益深层的沦陷?【详细】

  观点五:治理就业腐败不应止于媒治

  但从近年来曝光的就业腐败事件分析,能够走通的渠道,只有在论坛发帖、引起媒体关注、通过舆论监督、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其间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甚至风险。论坛发帖,会不会招致打击报复?媒体报道之后有关部门会严肃处理吗?笔者担心,随着类似报道增多,能获得媒体关注的就业腐败事件,会不会要求“新奇特”。 提高维权意识,加强舆论监督,对于遏制就业腐败当然有一定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完善相关法律与问责机制,这才能给大学生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除了严格执行前述针对领导干部的规定之外,还必须推行公职人员子女从业申报制度、公开制度,加强对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详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