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聂伟:驾校培训引发的职教反思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6/8/9 11:58:13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某驾驶学校的培训,发现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驾驶学校的办学经验有不少值得职业院校借鉴反思的地方,也揭示了一些职业教育基本道理:

  第一,驾驶学校管理的人性化程度高于职业院校。

  驾驶学校的管理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入学到学习、考核、结业,都能充分尊重学员意见,给学员多样化的选择。在报名入学环节,校方会提供多种形式的班别供学员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甚至可以根据学员时间进行定制。在理论学习上,学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到校接受当面授课或在网上远程学习。在学员学习期间,教练员以职业化形象为学员尽心尽力答疑解惑,而且他们每天的工作日志都需要学员签字评价才能上交学校。学员全程学习结束,完成考核,当天即颁发驾驶证,免得学员往返奔波于家和学校之间。如果将驾驶学校每个模块的学习视为一定学分的话,那么其实行的则是完全学分制,学员修满通过即可获取证书。

  笔者以为这点这对职业院校的启示是,驾驶学校人性化的管理或许是职业院校应有的内部治理结构和模式,实行完全学分制,增加职业院校一年内授予学生学历文凭的次数,值得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职业院校研究和借鉴。

  第二,驾驶学校的办学证明了职业教育办学成本高昂。

  首先,设备成本高昂。大多数教练一天只接待三名学员,一名学员一辆车,不仅要求学校有充足的车辆满足众多学员的学习需求,而且由于学员大多没有驾驶经验,对车的磨损以及燃油耗费尤其严重。而这点在职业院校几乎无法实现,实习实训基本都是分组实施。

  其次,人工成本高昂。这表现在学员学习的各个环节,都有专门教练单独指导训练,因此该校拥有三千多名教练,除去调休教练之外,每天在岗教练也有两千多人。

  再其次,考试成本高昂。驾校考试相当于一人一车一考官的单独测试,这样一是要求驾校有足够多的考试车辆,二是要有足够多的考官,才能实现一对一的考试。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了技能测试的高成本与高难度,也是职业院校招生考试技能测试难以推开的重要原因。进行技能测试,职业院校难以拥有足够多的考试设备和器材,而即使拥有了硬件设备,也难以寻觅足够多的具有评判资格的考官。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是一项成本高昂的教育类型,需要较高的经费投入。该校前后不到十天的学习培训时间共计收取六千多块钱的学费,相当于高职院校一年的收费标准。足见如果公办职业院校若没有充足的财政经费投入,就无法实现高质量办学;如果民办职业院校不高收费,就难以支撑学校运转,但收取高学费又不符合大多数职业院校生源的家庭经济情况,结果就是民办院校收取不太高的学费又得不到财政支持,只能降低硬件投入水平,从而维持学校低质量的运转。

  第三,驾驶学校的培训证明了技术习得要基于工作本位。

  如果按照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时间分配计算,驾驶学校的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之比大概为3:7。大部分时间学校都将学员置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车里),反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员技术操作的精准性和驾车动作的协调性。而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缺乏真实的工作场景,就无法培育出合格人才,于是有了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以期为学生营造技术技能训练的环境和成长土壤。这充分证明了技术技能的习得和积累要基于工作本位和劳作现场,只有这样,学员才能设法去体会和掌握教师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

  但驾驶学校的教育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其目标只是瞄准考试,只会让学员“知其然”,导致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离合器为什么要一踩到底”“为什么换档要先踩离合器”之类的问题,教练一般都不会讲授。如果学员明白离合器只有踩到底,才能实现传动齿轮之间充分分离,避免无效摩擦的道理,就会在以后开车过程中减少磨损,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如果学员明白踩下离合器使齿轮分开,点火使发动机充分转动,再慢慢松开离合器,将动力传送到车轮上驱动汽车的道理,就会避免学员考试过程中由于挂档着急熄火,然后随手又点火启动还是熄火,导致挂科的现象。此类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育,是学校职业教育优于驾驶学校的地方。由此也可看出,如何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之间的时间分配,是需要好好研究的职业教育课题,要加强科学研究与指导,而不是“随意”框定一个比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