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区域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发展主要依靠创新。南山人均GDP在2008年就达到了2万多美元,2009年估计接近3万美元。这对教育的发展必然提出了高位的要求。”在日前召开的南山区品牌学校建设研讨会上,区教育局局长曾令格呼吁南山校长增强时代使命感,打造品牌学校,并使之成为所有南山校长的价值追求。
当日,全区各中小学校长及来自上海、香港和中央教科所的专家60余人齐聚一堂,探讨南山教育未来发展之路。会上,作为新学校和片区学校的品牌发展案例,育才四小校长崔学鸿和桃源中学校长方星,分别做了《眼高手低》和《缤纷桃源大舞台》的报告,阐述了学校品牌化发展之路的探索与心得。
育才四小: 绿化课堂杜绝“污染”
作为一所不满5岁的新学校,育才四小建校之初就制定了10年创品牌的目标,学校以和谐高效可持续为标准,围绕德育、教学、后勤、管理,实践绿色教育。校长崔学鸿认为,教育污染最终牺牲的是学生的时间,学校从小处入手做实做细,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一天一天一节课一节课地去做,“绿化”课堂教学环节,作业批改不打“X”,上课备课以学生为核心,以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研究为基础,实现课堂教学的“低消耗、高效益”及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专家点评环节,上海大同中学校长杨明华认为,育才四小办学思路清晰,“手低”是过程和视野,“眼高”是追求和构想,通过眼高和手低,必然会有一种品牌结果。他建议育才四小的视野可以再开阔一些,品牌构建完全可以走出南山。此外,对于教师的发展,学校仍有思考的空间。
桃源中学: 营造“好玩”的校园气氛
作为片区学校,桃源中学根据自身实际, 2006年底开发了 “缤纷桃源大舞台”,师生一切有意义的创造、技能、才艺,都有机会登台展示。由此带动全校师生的兴趣,真正营造出了“好玩”的校园气氛。仅年末的才艺汇报专场,就连续7天7场20余小时。师生只要想得出,学校都全力支持。4年的“缤纷桃源大舞台”,完善了校园文化,创造了课堂生机,创建了科技特色,创新了校本课程,以“情趣与视野”融合学生情感,提高了课堂亲和力。校长方星认为,玩是学习和工作之本真,学校提倡工作幸福感,只有教师的生活丰富,才有学生的课堂精彩。
中央教科所博士后王振权认为,桃源中学基于草根哲学出发,从老师的职业倦怠和学生的学业倦怠出发,思考了教育应该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学校搭建的“缤纷桃源大舞台”这一品牌,最终实现了学校、教师、学生三大发展,关注了最基本的教育价值,既合教育规律性,也合目的性。
此外,专家还与校长探讨了创立学校品牌的基本条件,企业品牌与学校品牌的不同之处,以及学校品牌中的服务意识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