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专家提醒家长要培养孩子警觉心态 勿过度恐慌

编辑:58ts  发布时间:2010/5/14 22:18:03 

专家提醒家长要培养孩子警觉心态 勿过度恐慌

东城朝天小学中午放学期间,村委会派出治安队员在学校周边进行巡逻。 记者卢政 摄

专家提醒家长不要过分恐慌

50天内6起校园血案过后,校园安全问题引起了整个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

学校与公安部门绷紧了弦,各种“安保”升级措施轮番进行,究竟成效如何,记者体验了5月以来各学校与公安部门针对校园内外的安保措施“升级”情况。

教育心理学方面专家提醒,在校园血案频发的大背景下,要正确引导与培养孩子的“警觉心态”;有多年办案经验的干警还将介绍一些应对校园突发性危险事故可以采取的简单防范措施,让孩子更加懂得保护自己。

专题文/记者张颖妍、代希奎、谢华兴

1.校园“门禁”更严

在樟木头中心小学的大门口,记者首先看到的是“来访登记、未请勿进”八个大字。“来访登记”只是陌生人员要进校园必经的第一道“防火墙”。如果来访人员有拜访对象,还需要电话通知拜访对象下来认定方可顺利进入校园。 “学校已经给每位保安配置警棍,给家长派发‘给家长的一封信’,并在每间课室的讲台上放了张凳子,万一发生恶性案件,教师可以迅速拿起凳子当武器抵御歹徒。

加强“门禁”是增加安保力度后,大多数学校都采用的方法。记者调查多个学校发现,都在本月开始加强了“门禁”。而且,为了加强安保力度,一些原本有对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目前也停止或限制对社会人士开放。

2.家长凭“卡”接送

除加强“门禁”,家长接送小孩时需带上有孩子姓名和照片的“接送卡”才能从学校带出小孩也成为不少小学以及幼儿园采用的安保方式。

高埗镇中心幼儿园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家长进入园内接小孩,必须凭“卡”进出。下课铃响后,老师会陪同小孩留在教室内,直到家长到校接小孩。当家长来接送小孩时,必须用磁卡打卡后才能进园,并要通过学校安排的门卫及一名行政人员驻守的大门。学校方面要求老师、保安必须清楚认识每一位小孩的家长。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一位老师照看小孩,另一位老师与其进行交接后,小孩才能被接走。

为防止家长一哄而上接送小孩时出现混乱,蓓蕾幼儿园更是调整了小、中、大班的放学时间,实施错峰放学,家长按规定时间接送孩子。

3.“天眼”监控

记者了解到,不少镇街公安分局目前已经在学校路段以及学校周边地区增加监控摄像头,而不少学校也自发地在校内外增加摄像头进行视频监控。

樟木头中心小学副校长钟宋天告诉记者,学校准备设置30多个摄像头,主要设在校门、校道、楼梯这些重要的场所。“另外,防护栏我们要重新翻新,保安亭规模太小了,不利于保安、学生的安全,更不利于登记来访,目前正在设置方案,争取在这个学期完成。”

另外,光明学校将增加“无线摄像头监控”, 自由地在校内以及校园周边不同的区域进行监控,解决校园监控“死角”的安全问题。

4.女老师学习“防身术”

幼儿园增聘男教师

记者在清溪联升幼儿园看到,全园的女教师们正在练习防身套路及学习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记者了解到,目前东莞不少学校已加强了学校保安方面的训练,一贯以女老师为主的幼儿园,为增加女老师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保护学生的能力,更把“武术”和“防身术”作为教师培训的项目。

“我们除了增加保安,还准备在聘请幼儿园老师时,增加男教师的比例。”爱弥儿幼儿园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考虑增加聘请一些既具备幼教经验、体格又比较强健的男老师。“男老师在体格方面与力量方面都比女老师有优势,必要时也可以起到保护学生的作用。”

5.增加巡逻

交警部门目前已加强警力部署在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巡逻警车会在学生上下学时间在各个学校门口之间巡查,防范交通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发生。

目前已有不少交警大队派出民警到学校开展安全宣传教育课,提高师生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

大岭山公安分局还编出一份《学校师生安全指引》的小册子,即将发放给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巡警队也调整警力部署,加强对学校及周边的重点巡逻防范,特别是加强上学、放学时段的巡逻,盘查可疑人员。

专家提醒:

家长不能过分恐慌

培养孩子警觉心态

“全国各地如此频繁地出现这类校园安全突发性事件,想要家长完全不担心、不恐慌,是不可能的。”广东教育学院教授王小棉指出,家长首先要调整心态,控制好“度”,不要过分焦虑。

“家长在这段时间可以尽可能做出最为妥善的安排,这样可以减轻恐慌感。”王教授举例,家长这段时间可以亲自接送小孩,可以了解一下学校到家的路段中有什么安全隐患,可以提醒孩子增强警觉性。

此外,王教授表示,当家长与孩子就目前的一些校园突发事件交流时,一定要坦诚,不需要闪烁其词。“要趁此机会,培养孩子的警觉心态。”当然,也要清醒地跟孩子分析,毕竟这只是一种“非常态”的事情,不能就此而对这个社会的所有事物都持否定和消极的态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