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头悬梁,锥刺股”到今天的“熬夜门”,中国人几乎没走出“苦读”的桎梏,难道学习真的需要如此摧残和扭曲人性?
很多家长动不动就埋怨教育,埋怨学校,埋怨老师。怨他们不通人性,不思改革,每天布置那么多作业,让孩子吃不安稳,睡不安宁。可他们哪里知道,真正让孩子深陷“熬夜门”不能自拔的,不只是教育、不只是学校、也只不是老师,还有这个由千千万万父母、千千万万家庭组成的喧喧嚣嚣的社会。
想想看,学校为什么要求孩子出成绩,逼孩子拼命?因为有了成绩学校就能取悦家长,取悦社会,就有了生源,就有了金钱,就有了名声,就有了发展,……就有了一切;那家长又为什么要逼孩子拼命?因为他们不满足自己的处境,需要孩子出人头地,摆脱艰难。为此家长会不顾一切地挑选优秀学校、优秀教师。他们就像一群赌徒,将自己的一切希望赌进这场不可预料的豪赌之中。为了取得些许的得胜几率,不惜训斥、痛骂甚至殴打最心爱的孩子。
当然,教育改革迟缓,教育改革标签化也是造成孩子“熬夜门”不可忽略的因素。但相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成才理念,这只是“小巫见大巫”。如果真的想关上“熬夜门”,首先我们家长就要弄清楚一件事:我们的孩子不是龙,也不是凤,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