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头条

明年底河源要建成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7/4/24 9:59:26 

 

继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后,我市又提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即到明年年底成功建成“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21日召开的全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动员会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时间要求、任务措施,提出要通过实施“创现”工程,全力开创河源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创强”为总抓手,5年投入50多亿元,推动我市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相比“创强”,“创现”不仅补硬件短板,更注重内涵提升,在教育质量、内涵发展、装备水平、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将更上一层楼。

       学生每天将有1个小时用来体育锻炼

       实现教育优质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最根本的任务。在创建过程中,我市将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探索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措施,为学生全面发展“预留空间”,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而且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让他们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今后,我市将实施中小学校的“绿色评价”,开展学生学习质量监测;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将得到保证,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85%。

       初中专任教师本科率达90%以上

       “创现”的实施,将让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学历方面,重点通过两方面措施来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一方面消化存量,大力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另一方面提高新教师招聘门槛,县城学校新进教师均需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通过“创现”,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均达70%以上,初中专任教师本科率达90%以上,力争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比例在明年年底提升到15%。

       同时,我市还将通过保障教育投入等,让教师从“创现”中享受更多的实惠。按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让老师们有更多“充电”的机会;依法依规征收使用城市教育附加费并全部用于教育;重点推进“三名工程”、“青年名师”学堂建设和首席教师评选工作,让老师们都有机会成为“名师”;探索成立教育基金,奖励为教育教学作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

       “校校通”“班班通”实现全覆盖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引擎和核心。在“创现”推进中,我市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建设覆盖全市的教育资源库,确保“校校通”“班班通”覆盖率达100%。

       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提速工程,让城镇中小学校接入宽带不低于500兆,其他学校不低于100兆,中小学校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比要达90%。而且,学校将给每位教师都配备专用教学终端,人手一台电脑。

       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将极大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的优质学校,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传送“专递课堂”、“同步课堂”等,示范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推进教育普惠均衡公平发展

       “创现”还将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补齐短板,实现教育普惠、均衡、公平发展的目标。

       大力发展公办及普惠幼儿园,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年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实现公办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的目标。

       推进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作。根据计划,我市将对照现代化学校评估标准,查找学校软硬件短板,建立“改薄任务清单”,加大投入,加快整改,今年年内全面完成改薄任务。

       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落实市区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制度,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不低于50%;加强中小学生助学工作的统筹管理,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本报记者 刘远朋)

信息来源:河源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