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普遍增大之际,北京人文大学应届毕业生的供需比例仍然大到了1:1.5。学生的一次就业率高,这在全国民办高校中是不多见的。是什么原因使人文大学的学生受到如此欢迎呢?
北京人文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教授的话给出了答案:“我们坚持把人文精神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把教育教学质量当做办学的生命线,同时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句话也是北京人文大学的办学理念。自1984年建校以来,该校坚持质量兴校的发展战略,不断进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毕业生已从这里走向祖国四面八方。
27年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等四家全国著名教学科研单位的一批知识分子创办了北京人文大学,在首届学生开学典礼上,名誉校长、著名诗人艾青就提出人文大学要用良好的教育帮助有志青年成才。
要搞好教育,没有好的老师不行。北京人文大学历任领导都认识到,名师才能出高徒。作为首都创办最早的民办院校之一,北京人文大学坚持“大学,既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的理念,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把教育教学质量当作一切工作的中心来做。学校组织成立了以三位院士、十多位博士生导师为带头人的“学术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和监察,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决策提供科学的分析和论证。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人文大学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人文特色、比较健全的学科体系,并且建起了一支高水平的教职工队伍,其中正副教授有450多人。学校现设有文法、经管、信息类等17个学院,70余个热门本、专科专业和多个技能培训基地。有全日制在校大学生13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