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隐性问题才是沟通的核心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8/5/8 15:55:35 

“蕊蕊奶奶,我发现这几天蕊蕊吃饭总是特别慢,总剩下一些菜,挑食严重……”

“明明妈妈,今天明明与新宇小朋友在活动区玩时,发生了争执,明明把新宇打哭了……”

“媛伊爸爸,刚才户外做游戏时,媛伊跑得特别快,一没注意,膝盖磕破了,我带她抹了药……”

……

上面的话,任何一名幼儿教师都不陌生,因为它每天都发生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学前阶段,幼儿年龄较小,自我认知与表达能力尚不健全,因此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充分沟通、密切配合,共同陪伴幼儿成长。但家园沟通的内容繁杂多样,有显性问题,也有隐性问题,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找到并解决好家园沟通中的核心问题,考验着教师的智慧。

家园沟通多聚焦于显性问题

纵观当前的家园沟通,从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生活问题,幼儿年龄尚小,生活不能自理,在园里总会出现如挑食、饮食过量或者头疼发热等问题。其次是同伴相处问题,比如抢小朋友玩具、暴力解决问题、个别幼儿不合群等。再其次是一些意外伤害,比如游戏时磕伤,或者碰伤等。最后是活动的参与情况,比如有幼儿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并及时解决。但这些沟通内容的最大特点,就是问题看得见、表现明显,教师避不开,不得不告知家长。这些琐碎的日常问题包括了家园沟通的绝大部分内容,但很显然,这些问题并不能涵盖家园沟通的全部。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到幼儿园观摩,发现幼儿个体发展差异很大。比如,有的幼儿热情、大方,擅长沟通,并能把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而有的幼儿特别害羞,不善沟通,也不愿意表达想法。有的幼儿很专注,能很深入地玩玩具,并且不会被打扰,而有的幼儿玩任何玩具都浅尝辄止,缺少探究热情。有的幼儿很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但有的幼儿对集体很淡漠……这些问题相较于琐碎的日常“事故”,显得更为隐蔽,它们并不会对幼儿园的日常活动秩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似乎也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事实上,这些问题属于“发展性问题”,它们与家庭教养关系密切,并具有累积效应,会对幼儿个体发展产生持久影响,因此是家园沟通的核心问题。可是,在家园沟通中,它们恰恰是最薄弱的一环。

隐性问题缘何难以被关注

既然这些看似隐性的问题如此重要,又为什么会被忽视呢?是教师看不到,还是被刻意忽略了?通过调查,我发现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它有幼儿园工作本身的因素,更有教师的个人因素。

首先,当前幼儿教师日常工作异常忙碌,时间被切割成无数个片断,而且,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要求,一日活动的常规组织就消耗了教师大部分精力。同时,随着保育工作重要性的提升,生活环节也越来越受重视,而生活中的小细节又备受家长关注,教师不得不把视线聚焦于此。再加上“二孩”时代的到来,幼儿园班额偏大,教师更难兼顾所有幼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够与家长开展日常沟通已属不易,更深层次的问题,教师根本无暇顾及。

其次,一些教师虽然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关注幼儿情绪态度、学习品质等有意义的行为和需要,但他们自身的专业能力还不足以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有家长反映说给孩子准备了各种玩具材料,希望能发展他的各种能力,但孩子只爱玩一种玩具,家长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但究竟应该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还是给予幼儿一定的干预,教师拿不定主意。或许教师知道应在尊重幼儿自主性的前提下激发他对多种活动的兴趣,但又缺少适宜的方法和策略。

再其次,许多教师尽管专业能力很强,经验也非常丰富,但并不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去解决问题。解决家园沟通中的隐性问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许多时候,即便付出了努力也未必有成效。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做呢?比如有位老教师就说:“现在幼儿园工作繁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孩子毕业了或许已经不记得你了。”

提升教师解决隐性问题的素养

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家园沟通内容存在一些偏失,对幼儿后续学习与发展更为重要的内容往往被忽视。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家园沟通内容更有价值呢?

其一,幼儿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家园沟通制度。幼儿园日常工作虽然人多事杂,但教师要树立计划意识,按照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每日计划将沟通内容与对象提前安排,建立家园日常沟通制度。同时,班级教师应分工合作,确定哪些事情必须谈,那些情况重点谈,哪些内容面谈……如学期初可制订沟通计划,除需要临时与家长沟通的问题外,还应每月约谈一遍家长。三名教师合理分配,配班教师侧重观察幼儿生活中的行为与能力发展,主班教师侧重观察幼儿学习、游戏中的行为与能力发展。每天汇总情况,共同甄别出需要与家长沟通的具体问题。有时幼儿的某些表现是暂时或者片面的,因此需要教师持续观察,找到“真问题”。

其二,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许多教师都有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意愿,但是往往欠缺一些关键能力。比如了解所在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现状,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具体内容与教育建议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支持的能力,都是教师亟须提升的。因此,幼儿园提供的学习机会,一定要戳中教师的“痛处”。

例如,有些幼儿园制定了集中培训制度,利用开学前一周时间,教师们集中学习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家园共育的方法及策略、《指南》精神解读等内容。这些做法是必需的,但仍是浅层次的,最好的指导一定要在工作中开展。因此,针对教师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随时随地教研才是更有效的。这样,问题就可以及时得到反馈与解决,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就会被激发出来。只有当教师经验更丰富了,业务水平提高了,他们才更容易看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其三,充分挖掘优秀教师的专业智慧与经验。那些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较强,但不愿花费时间与精力处理难度较大问题的教师,主要在于他们的积极性未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因此,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十分重要。比如,针对一些年轻教师在家园沟通方面的具体难题,可以开展相应的沙龙或讲座,多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年轻教师现场答疑解惑。这种做法给了老教师展示的平台,能够使他们体会到成就感与价值感,从而更倾向于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同时也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也可以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发挥老教师的积极性,比如通过教研师徒、课题师徒、班级师徒、领域师徒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导,这样能够激励老教师参与到教师队伍建设中,用个人专业强项引领年轻教师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