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头条

关键期教育不要溺爱孩子,否则孩子大了适应不了社会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9/3/7 9:14:09 

很多父母交流教育经验时,经常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如何惩罚孩子更有效”?

如何惩罚更有效?谈谈我对这句话的看法,似乎题主已经认定“惩罚”是有用的方法,那么重点就是讨论惩罚的“手段”了,是吗?

问题是,如果我们选择一万条道路,最后却都走错了方向,那么这个行动就是错的。育儿方法千万条,以德服人第一条。

教育是父母乃至整个家庭的职责。所以育儿方向很重要,育儿知识更重要。无论什么家庭,总有自己的教育尺度,管严了怕孩子失去天性,变得胆小懦弱、事事唯从没有主见。管的松了,怕孩子变质学坏,贻误终生。

这宽严的尺度还真的不好拿捏,经常搞得父母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其实,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是打骂,更不是娇惯,聪明的父母会有自己的聪明办法。

教育专家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孩子在三岁时的受到的教育方式,可以直接影响今后的行为举止。在七岁时养成的教育习惯,就可以影响成年后的作为。那么在各个教育的关键期如何干预成长呢?

行为规范关键期

2-6岁这个阶段,宝宝会经历独立意识敏感期、合作意识敏感期、人际关系敏感期、自我约束敏感期

在这个时期,需要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行为意识,对日常的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对自律有一定约束意识。且不可让孩子养成自我为主,随心所欲的性格,以及为所欲为的行为习惯。学会与他人沟通,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同时,注意规范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

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分享过一条教育经验,值得分享:

如果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怎么办?父母如何拒绝孩子,

做到四个不要:

1、不要骂,暴力语言是最白痴的做法,这样做的父母是没有资格教育孩子的。

2、不要打,肉体惩罚是最低级的发泄方式,你今天用这种方式对待他,今后他就会用这种方式对待你、或别人,因为你直接告诉了他,动手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3、不要说教,没有走进孩子内心的说教都是废话,苍白的说教给不了孩子反思的动力,这个时候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在他耳边的都是噪音。

4、不要哄骗,孩子一闹就打,打不管用就哄,哄不管用就骗,这是没有原则的教育,当面拒绝表明态度,一定要坚持原则,让孩子明白有些规则是不容触犯的。

坏孩子,熊孩子没有天生的,都是家庭抚养造就的,孩子越小,获得的特权越多,宠爱越多,父母总想孩子小迁就一下,等大一点严管,殊不知,就是这种想法,错过了很多孩子教育的关键期。

当孩子被宠爱到一定程度以后,发现已经很难管了,有的孩子自恋,自我中心,觉得别人都应该顺着他,宠着他,重视他……,当孩子最后走出家门,进入社会的时候,他会突然感觉这个社会无法适应,因为这个社会不会让着他,迁就他。

这种人走入社会一定会深感痛苦。不只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性格与大环境格格不入,而是因为他们习惯得到的需求和爱护达不到期望。

这就是早期幼儿教育关键期缺失的后果。缺失了自我认知,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等很多宝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