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设施设备是校园安全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自2002年以来,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配齐了各种专业安保设施,不断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加强了校园内和周边环境的治安及交通管理,保障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1、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将校门口、操场、教学楼、办公楼、教室、食堂、车棚全部纳入监控范围,并与上级教育局、辖区派出所联网,实现24小时监控。学校安保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视器或任何一台电脑对校园的各个角落进行即时监控,上级教育局也可通过网络对各班级的教学秩序进行监控,派出所可以对校门周边治安及交通情况进行监控,保证了校园无死角,监管无漏洞。
学校的校长室、应急办公室、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警务室都有权限进行监控,学校领导现在每天早上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视校园一周,然后回到办公室,打开监控系统观看师生入校情况及其他方面情况。非常方便,非常有效。
2、设置了安全管理专用室。与辖区派出所联动在校门口设立了警务室,安装了警报器、报警电话,起到了联防和威慑的作用。学校内配备了应急物资室,常备防火、防汛、抢险、避震等设施设备,以及警棍、警棒、木棍、绳子等防暴设施,并派专人管理和维护,确保在应急情况下,拿得出、用得上。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急救培训室、红十字会室、地震科普室、医务室分别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急救自救的培训,也成为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主要基地。
学校对学生的防震减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急救自救培训开展的都比较早,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些专用室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首家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和威海市首家红十字会学校。
3、配备了应急避险的硬件、软件。
急救包:学校从2008年开始,为每名学生配备一个急救包,为每个班级和办公室配备一个急救箱,里面装有酒精棉、绷带、纱布、高音哨等,高音哨里面还装着写有个人信息的小纸条,便于在紧急情况下对受伤师生实施救援。
疏散示意图:在所有的教室、办公室、专用室及走廊、大厅悬挂疏散示意图,尤其是班级要详细标明每排、每个学生逃生的路线以及顺序。强化了不同楼层的时间段,否则全校师生一起逃生必然造成混乱,既耽误时间也不安全,这一点非常重要。日常出操集会、疏散演练时,严格按照示意图疏散,确保师生对疏散路线熟悉。
斑马线:联系交警在校门口设置斑马线和禁停标志,在上下学高峰期间对校门口交通安全进行管制,校门口南北100米内禁停车辆、禁止摆摊。
学校位于居民区,门口又是一条早市,车辆多、人流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多年来,学校一直想方设法联系各部门协调此事,由于我们措施到位,校门口的秩序井然。 (通讯员 谷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