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中的“2011.11.11世纪光棍节”前夕,吉林大学网络通讯社进行了一次主题“大学,你恋爱了吗”网络调查活动,参与调查的471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
据了解,吉大网络通讯社的此次网络调查,主要以吉大在校生和吉大校友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从11月3日开始到11月10日,共收到471份有效问卷,其中本科生约占80%。受访者中,男性约占60%,女性约占40%。受访者中,有63%就读理工农医类专业,35%就读人文社科类专业,2%就读体育艺术类专业。
93.9%:恋爱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而恋爱是这段时光中最值得珍藏的回忆。大学生谈恋爱,能够消除生活的孤独,感受生活的幸福,体验感情的起伏,能够更好地认识爱情,支持恋爱!”吉大在校生、网友“406664272”在接受调查时旗帜鲜明地表态,他的观点得到了93.9%的同学赞同。而大二年级以42.1%的支持率成为名副其实的恋爱黄金时间。参与调查的网友们认为,相对于“稚嫩青涩、什么也不懂”的大一、“开始忧心考研、出国还是找工作”的大三和“马上就要走出校园”的大四,大二同学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课业压力相对轻松,社交活动相对丰富,有更多的机会结识心仪对象,同时也有充足的精力去经营感情。
50.2%:一次恋爱也没谈过
调查显示,与大多数同学的意愿相悖,受访者中,70.8%的同学还是单身,50.2%的同学甚至在大学期间一次恋爱也没有谈过。作为“守光大军”的一员,该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乐同学表示,“恋爱要看两个人的缘分,所以并不急于寻找,顺其自然就好”。和乐同学的“淡定”不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何同学有心“脱光”,他在自己的手机上存好了定时短信,表示要在11月11日11时11分向心仪已久的女生告白。
谈到自己恋爱的初衷,“以结婚为目的”只占调查对象的10.9%,更多的同学是因为“真心喜欢一个人,想和TA在一起”,共同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但这并不表明恋爱中人没有未来规划,调查显示,50.6%的同学有短期规划,46.3%的同学有长期规划。管理学院刘同学和她的恋人就对他们的未来有自己的想法,“男朋友已经签约广州本田,我找工作也尽量向广州倾斜,争取在同一座城市工作。在此基础上,考虑是否结婚。”
48.5%:谈恋爱,彼此宽容很重要
性格、人品、个人能力成为同学们选择恋爱对象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分别占77.9%、76.5%和49.6%(多选题)。“性格好的同学,人际关系好;人品好的同学,个人修养好。有了这两个‘硬件’,再加上个人能力这个‘软件’,谁都中意这样的恋人”,软件学院王同学向记者解释了她的选择标准。“从现有朋友中选择”和“参加活动认识”则以30.3%和26.7%的选票成为最常见的选择恋人的途径。
有了中意的恋人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了一段中意的感情。恋爱是两个人的事,需要共同努力,一起经营。48.5%的同学认为,“彼此的宽容”是感情稳定的基础,“一致的追求”和“彼此的依赖”以16.4%和15.8%的支持率紧随其后。而对于一段感情的结束,57.1%的同学“一开始放不下,调整一段时间就会好”,但仍有17.2%的人“感到受伤,不能释怀,学习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对此,文学院2010级辅导员李沐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会影响我们学习生活的不止是爱情,遇到低谷,伤心失望是正常的。除了爱情我们还拥有很多,所以认真享受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吧”。



40.6%:要买单?我们AA!
恋爱了,不可避免会有一笔恋爱花销,86.9%的同学的恋爱花销来源于父母给的生活费,不过这笔花销只占每月生活费的24.1%(均值),多在100元至600元之间浮动。两个人购物由男方买单的情况较为普遍,占58.1%。但双方AA制的消费模式正在普及,占40.6%。“他花他的,我花我的,钱不够了就问对方借,限期归还”,环境与资源学院的曲同学这样形容她和男友的消费习惯。
恋爱要花钱,那就谈个省钱的恋爱吧。调查显示,相比于逛商店、看电影等“耗资巨大”的约会方式,上自习更受恋人们青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谁说恋爱、学业不能两全?”文学院吕同学就认为,“这才是校园恋情最吸引人的地方,两个人为了共同的未来一起努力。”
59.7%:嘿,同学,注意影响!
虽然大学环境相对自由、开放,但个人感情毕竟是私密的事。本次调查中,35.2%的同学不公开或只对部分朋友公开恋情,40.1%的同学对朋友亲人公开恋情。受访者的反馈显示,父母在得知子女恋爱后的反应不一,但表示“不干涉”的比例高达56.5%,明显表示反对的只占到9.9%。
感情公之于众固然需要勇气,但也要考虑公众的接受程度。针对高校公共场所愈演愈烈的亲热行为,59.7%的同学表示“不应该太过分,以免影响他人”,32.1%的同学明确表示反对。而对公开求爱的行为,同学们则表现了较大的宽容,只有27.9%的同学认为“太过高调,无法赞同”,超过50%的同学表示支持。
专家支招:谈或不谈,爱情就在那里,不走不弃
针对此份调查结果,吉林电视台《全城热恋》节目幸福顾问、吉大心理系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博士丁建略举例说明了恋爱中的个性和共性问题。“一个男生追一个女生,这个女生想的是,要不要同意,是谈还是不谈?如果是两个男生同时追一个女生,这个女生想的问题是,我该选择哪个?其实,这个女生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她是要选择谈,还是选择不谈,然后再面临选择哪个的问题。可是,大多数人面临这样的时候会直接跳过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去做出反应。这就叫共性,是人都可能这么做。面对上面的情况,有的人会选择A男生,有的人会选择B男生,这就叫个性。”
对于恋爱的相处之道,丁建略有自己的看法。“在爱情里面,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它很强大,有的时候甚至会让人发疯。对此,我们只能识别并接纳。在爱情上,我们更多时候面临的是个性的层面,比如不要因为自己的个性而伤害对方;比如不要因为自己的羞怯而错过了爱的表达;比如不要因为无知而爱到对方讨厌自己……所以,提升自己是爱情甜蜜的不二法宝。”
爱情是生命旅程上的风景,每个人都会经历,只是时间先后的问题。至于谈,或者不谈,爱情就在那里,不走不弃。心怀温暖,正直向前,爱不在身边,就在自己的心里。
网友反应: 这个活动搞得好,贴近大学生生活,关注大学生心理
吉林大学网络通讯社的此次调查结果一在校内网上公布,就得到了很多吉大在校生的关注。
网友IP:175.31.81留言:“数据很详实啊,看来调查很用心!希望以后可以就大学生的各方面生活作更多的调查,让我们也能通过这样的调查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比如,大学生消费调查、大学生读书调查,加油!”网友IP:59.72.25留言:“这个活动搞得挺好的,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关注大学生心理,我也参加啦!”
网友IP:59.72.104留言:“这个调查弄得挺有意思,校园里无处不在的恋爱,是一件小事,但也是一件大事,学校的新闻网能关注它,真的是在走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尤其是2011.11.11这个牵动了每个人的心的日子,哪个大学生会无动于衷,哪个人会视若无睹,最起码都会反思一下自己的感情现状,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未来打算。昨天晚上听了学校丁建略老师的讲座,对于爱情,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和美好的向往。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对的人,有一段美好的爱情。”
相关新闻
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等纳入高校教学必修内容
今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包括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等心理健康课成为大学生的必修内容。
在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方面上,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教学内容包括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与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可以有两种开课方式: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或者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在其他学期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形成系列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可以增开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有关的选修课程。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延伸教育课程可根据学生情况和需要分布在不同学期开设。(本报记者 肖虹 通讯员 戴明洪 本版图表问卷设计:武潇、吕云云、曲辞晓、关雪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