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头条

济南市义和小学:聘请专业教练,开展武术特色课程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20/12/1 17:27:01 

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武术精神、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济南市义和小学于2014年引进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打造民族文化进校园特色学校。让学生习武、练武,从娃娃抓起弘扬武术精神、自强不息、强身健体。

经历下区教育局同意,学校聘请了国家武术六段、出身武术世家的贾友民老师担任武术教练,来学校教授传统武术,从此学校开启了学武练武的特色课程,成为了济南市武术进校园的先例。为此,学校特制定了武术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练武时间。同学们以极大的热情,人人参加、个个练习。每天大课间时间集体练习,周二、周四下午课后分批、分期学习训练,每天坚持练武一小时,风雨无阻。

习武先明德,学武知礼仪。学习武术,首先学习武术礼仪,接受武德教育。贾老师走进课堂,为同学们开展武德的教育。四指并拢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左掌为文、右掌为武,左掌护右拳表示文武双修,曲臂抱拳表示五湖四海皆朋友。武术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站如松、卧如弓、行如风、坐如钟,动作刚劲有力、敏捷灵活、动静分明、起伏有序。同学们不畏天气炎热、晒黑了皮肤、满脸汗水滚烫;不怕严寒、挥舞着冻得发红的小手,坚持练习。一朝一夕练就武术功夫、一招一式彰显武术精神!

学校自编自创了洪拳《拳步十法》《功夫少年》等教材,指导学生更规范地习武,学生对于武术的理解与感悟不断加深,不仅人人习得了洪拳基础《拳步十法》、武术操《功夫少年》,还对少林拳、对练、刀棍剑等器械涉猎颇多。学校老师们被这学武热情所感染,自发学习了太极拳,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贯彻“和义而为,遵道而教”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功夫少年、文武双全、自强不息、德才兼备培养教育学生成长、成才,武术已在学校播下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016年,全校120名学生参加了历下区中小学运动会开幕式展演,受到好评,并获“特殊贡献奖”;2017年9月,历下区武协授予学校“济南市历下区传统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并举行了挂牌仪式;2018年5月,历下区武协在学校举办了交流、观摩活动;2018年6月,在“百万百城儿童习练中华武术庆六一公益活动”中,全体师生与武术专家进行了展示交流,并被评为“中华武术操实践校”,获“百城百万优秀奖”;2018年12月,在第五届“武协杯”泉城武术交流比赛中,学校120名同学组成的展演方队进行了集体展示,校武术队的同学参加了拳术类长拳的个人竞赛。义和学子动作整齐划一、口号响亮,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武术风尚奖、特别贡献奖、优秀组织奖,参加个人竞赛的同学中19人获二等奖、9人获三等奖,他们用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诠释了中华武术的精神,受到了与会拳友的高度赞赏。

在2020年11月刚结束不久的“武协杯”泉城武术交流赛中,济南市义和小学荣获了集体第一名荣誉、武术道德风尚奖、团体展示第二名的成绩。校武术队的同学参加了拳术类和器械类的个人竞赛。3名运动员在拳术类比赛中取得了2金1银的奖牌;在器械类比赛中取得了1金2银的奖牌。

2019年,济南市义和小学申报的洪拳被历下区人民政府、历下区文化和旅游局确定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和国家、省关于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关要求,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已任,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今后,学校将加大投入,精准施策,不断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为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作出新贡献。

济南市义和小学所开设的传统武术体育活动,不仅使学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熏陶,更重要的是,每位义和小学的学生都学会了一项终身锻炼、受益的体育方法和运动技能,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武术精神体现的是民族精神,它在几千年的民族生存演化发展中产生和丰富。尚武崇德是武术之魂,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厚德载物的气度和胸怀、忠于祖国、仁爱天下、勤劳勇敢的优秀人才。义和学子在民族文化熏陶下健康茁壮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