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北京工业大学建立学位论文抽检制度

编辑:www.zgddmx.com  发布时间:2011/12/9 9:08:51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开展的工作。自1999年开展以来,每年评审不超过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北京工业大学至今共获得5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11篇提名论文。16篇获奖论文作者中只有5人本科毕业于“211”高校。平均每毕业140名博士生就获得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每毕业44名博士生获得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及以上论文。而同期,全国对应数据分别为264:1119:1。此外,学校导师还指导其他高校的博士生获得3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论文。

 

 

 

                     国家级实验室——北工大工程结构实验中心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共有97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56篇学位论文入选提名论文。其中,北京工业大学有3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获得提名论文,入选比例100%,名列全国高校之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六、地方高校第一。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北京工业大学的博士生生源主要来自非重点高校,连续几年,学校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都名列前茅。

那么,这所学校是如何将一名普通研究生培养成优秀博士生的呢?1130日,记者来到北京工业大学,探寻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锤炼”之道。

调整学科布局式 构建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群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开展的工作。自1999年开展以来,每年评审不超过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北京工业大学至今共获得5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11篇提名论文。16篇获奖论文作者中只有5人本科毕业于“211”高校。平均每毕业140名博士生就获得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每毕业44名博士生获得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及以上论文。而同期,全国对应数据分别为264:1119:1。此外,学校导师还指导其他高校的博士生获得3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论文。

北京工业大学校长郭广生告诉记者,取得这样的成绩,植根于学校近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得益于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导向,导师主导,鼓励创新,调整结构,保障质量”的方针,得益于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

以“立足北京、服务北京”为办学定位,北京工业大学紧紧围绕北京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城市建设、能源与环境和文化创意等支柱产业调整学科布局,已逐步形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光学工程等特色学科;同时,组建了北京市先进制造学科群,以及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纳米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交叉学科。学校迄今获得的16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论文,就分布在全校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的8个博士点中。

大团队大平台  把研究生推上科研一线

走进学校的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实验室,但见300吨阻尼器实验机、4千吨多功能变电液伺服实验系统和模拟地震振动台台振系统赫然矗立。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阎维明教授告诉记者:“这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也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中的机器设备都是学校师生自主研发的。若从市场购买,至少得花510倍的价钱。自2006年建成以来,我们已在这里承担了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大型企业建设项目等几十项实验研究。”

近年来,通过“211工程”建设,北京工业大学搭建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包括精密超精密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1个教育部和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

学校副校长蒋毅坚介绍,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行“教师进团队,项目进方向,设备进平台”等举措,“借助团队模式,提升导师队伍整体水平;依靠团队力量,承担包括‘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内的大项目,把研究生推上科研或工程第一线。”

通过在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中的有效锻炼,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自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有12名研究生获得了国家级科技奖。

高水平导师  引领拔尖创新

一直以来,北京工业大学实行动态管理与培养相结合的导师岗位制。按照科研导向和任务导向,将科研任务充足、科研经费充裕、培养质量高作为导师上岗的必要条件,并为提高导师水平建立了系统的导师培训制度。据了解,几年来,通过引进和培养,北京工业大学已建立起由5名全职院士、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千人计划”入选者领衔的优秀导师队伍。

为了营造创新氛围,增强研究生自信心,学校还开展了“成长、成才、成功”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院士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鼓励研究生勇于挑战、敢于创新。

如今,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地点去听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已成为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的习惯;通过资助“研究生科技基金”课题、建立“研究生实践创新基地”、设立“科技创新奖”、支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推动国际联合培养、评选优秀学位论文等措施,使研究生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北京工业大学还建立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从2003年起,学校每年在学生毕业后抽取全部博士学位论文和15%~20%的硕士学位论文,送到有研究生院的高校请同行专家进行盲审,将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并及时总结经验规律、整改不足。抽检结果表明:全校博士学位论文从2005年起已连续6年平均分在85以上,硕士学位论文近5年的平均分也由80.47提高至83.31

“以科学定位为前提,以服务北京为宗旨,以团队建设为核心,以导师指导为关键,以大型项目为载体,以科研平台为保障,以创新氛围为基础,以增强自信为动力。”蒋毅坚副校长8句话总结了学校把普通研究生培养成拔尖创新人才的特色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