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生管理

浅谈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不良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3/10/24 19:55:53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初中学生思想品德不良现象有所抬头,且有增多之势,一些学生在语言上,在行动中经常出现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有的甚至犯有较严重的过错,部分学生还走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学生品德不良行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打架斗殴、恃强凌弱、破坏公物、搞恶作剧;抽烟喝酒、赌徒博、穿奇装异服;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不务正业;考试作弊、缺乏诚信;顶撞教师,不服从管教;思想复杂,“早恋”现象严重;耐挫能力差,动不以动离家出走,部分学生还伴有自杀现象;偷盗习以为常等等。以上这些品德不良现象的出现虽不是中学生中的主流,但有一定的倾向性,若不加以重视,可能会使学生越滑越远,甚至会出现局部的波动或灾难,要矫正这些现象,必须透视其滋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形成学生思想品德不良的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为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是由于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部分不当和三者没有有效协调造成的。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家庭教育是造成部分学生思想品德不良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这段话说明了家庭教育在教育学生成才中处在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在广大农村,家庭教育意识极其淡簿,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再加上有些家长教育水平缺乏、行为不当,这是造成学生思想品德不良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有三:其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劳动率的提高,加之产业结构的调整,种田已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从而使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远离家庭,转入工厂或外出打工,因长时间不在家,其在校上学的子女大部分都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由于是独生子女,加之隔代惯,因而对这些小皇帝们、公主们的要求是言听计从,一味满足,从不违背他们的意愿,也无能力束缚他们的行为。从而使他们形成了自傲,任性等不良个性缺乏自我克制的能力,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在和同学、老师或者其他人相处过程中还是采用在家里那一套,这就必然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从而引起不良品德的出现。其二、家长教育方式不当。有此家长常年在外,偶而回来一次,觉得对不起小孩,因而觉得多给些钱或者他要什么给什么,对子女的物质要求过分迁就,认为满足他们的要求是对他们的补偿,从不与子女交心,对子女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从不过问或过问甚少。以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还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人”或“树大自然直,人大自成人”等缺乏科学根据的育儿观念。采用的是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的育儿方法。考试成绩不理想,拳打脚踢或者不闻不问,这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叛逆情绪。诸如破缺罐破摔、离家出走等,这些方法对子女成长极为不利,也易导致学生出现品德不良现象。其三,家长自身行为不当影响小孩。如家长护短惯儿,自家小孩回来说,被人欺或被人打了,家长不问青红皂白马上找人家争吵;小孩违反了纪律被老师训斥了两句哭回去了,家长马上找老师论理,甚至有些家长还对老师说:“我家小孩长这么大,我都舍不得打,你凭什么打他,他学习好坏不关你的事……”俗话说,惯养忤逆儿。试想这样的家长,其言行会传给孩子一个什么信息。再如,有些家长整日整夜打麻将、看黄带、信鬼神,占小便宜等,这些对子女不良品德的行成有重要影响。

二、学校教育是造成学生思想品德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思想品德 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目前学生中出现思想品德不良现象,学校方面的原因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受教育者自身素质的影响。如有的教育工作者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讲的是爱党爱国爱人民,做的却是与党和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的事,或者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方法简单粗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的教育工作者,往往不能根据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 对象的实际,所采取的教育形式不够恰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其表现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摆架子,缺乏调查研究,不了解事情始末,批评学生振振有词,而缺乏有的放矢;在全体学生面前讲不该当众讲的学生缺点,或者动辄“揭短”,严重挫伤了犯错误学生的自尊心,使其感到无地自容,从而易产生对教师的对抗情绪;有的教师吹毛求疵,就事论事,哄小孩,“杀鸡给猴看”对个别现象狠加整治,以吓唬其他同学,使其听从召唤,从而停止此类活动。讽刺、挖苦、训斥、打骂、无理指质等这此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本达不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能导致师生关系激化,必然会出现诸如与当众与老师争辨、顶撞老师,或者不上学、离家出走等不良品德的出现。其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顾抓教学质量,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缺乏实在的内容和灵活的方法,在中学的课程中对加强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课安排得少,有学校采取的教育方法又不能被学生所接受,没有适应学生特点而近乎成人,没有结合具体事例而又呆板生硬,缺乏实效和吸引力。在德育教育机制上,有的学校没有形成一定的德育运行机制,没有建立有关学生德育教育制度和固定的德育工作机构及其队伍,德育是学校的盲点,学校所拥有的只是应付检查的花架子。其三,受义务教育和上 级部门评比制度的影响。由于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毕业生不经选拔,直接升入初中学习,学校对入学新生没有严格要求他们应该具备起码的道德标准和学历标准,那些在原学校本就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升入初中后仍就恶习不改,我行我素;在知识层次上,有的新生根本就不具备该年级的基础知识水平,赶不上课,“吃不进字”,于是干脆破罐破摔,从而影响他人,影响班风,甚至是全校校风。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上级部门评比制度,控制失学率,再加上生源便是财源,因而对一些思想品德劣质的学生处罚力度不大,使得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犯一些错误无所谓,学校不能把我怎么样。从而导致相互效仿,恶性循环,品德不良现象频繁发生,具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增多。其四,受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学校缺少对学生应有的心理辅导和青春期教育。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约有20%到30%的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表现较多,在中学生中主要表现为行为障碍、品行障碍和性格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在学生中可能是严重的,也可能是较轻的,但都需要给予辅导、矫正,如不加辅矫正,必然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必然导致严重的品德不良行为的产生。而绝大部分学校目前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其次学校缺乏必要的青春期知识教育也影响了学生思想品行的发展。青春期的到来是中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件极为重大的事件,中学生的各种变化可以说都与青春期的到来有关,青春期首先是一种生理现象,但更为重要是青春期同时又是一种心理现象,因为生理的突变,会引起心理对未知的现象的恐慌。这时需要学校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但学校教育在这方面处于一种欲遮还羞的状况,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待青春期生理变化,不能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两 性关系,从而出现了所谓的“早恋”,出现了不正当的男女交往,出现了部分学生对性的尝试与模仿,甚至出现了超出道德范围的行为。

三、社会教育是造成学生思想品德不良现象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就社会教育而言,其一,受周围文化环境的影响。学校周围和生活社区没有什么好的文化设施,有的是营业性歌舞厅、游戏室、台球室、网吧、酒吧,特别是现在社会上泛滥的网络游戏、聊天,使不少中学生沉溺其中,有的还患上了“网络成瘾症”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心理疾病,目前受网络影响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规乃至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二,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里充满暴力、凶杀、色情、赌博、恐怖的描写;口袋书,脏话贺卡,恐怖玩具层出不穷,一只整天无所事事,而抢劫,偷盗无所不能的流氓兔倾倒数万中学生……中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思想品德不良行为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其三、那些从事娱乐经营的业主和个体摊贩以及社会不良分子,思想素质差,唯利是图,采用卑劣手段吸引中学生去尝试、去购买、去体验,而中学生由于认识不足,辩别是非能力差,而好奇心强,极易受其引诱,放弃学业。从而成为思想品德不良的学生 。

针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方面,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在家庭教育中。一方面要转变家长教育观念,要让家长知道教育子女不仅是仅是学校的事,要让家长知道教育的基础在家庭,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家长是人成长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一个人出生至走上社会,其间有2/3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因而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和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深刻的而又深远的,要让家长们记住他们不仅是应扮演好父母,还要扮演好老师,他们也是教育者,他们的教育对其子女成才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素质,要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改变不当的教育方式、方法,棍棒教育或放任自流的教育都是不可取的,应努力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和交往方式。

二、在学校教育中。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要培养他们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烈的纪律性和法律观念,诚恳待人的品格以及驾驭德育工作的能力和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有崇高的威信,才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人才。其次要加强学校德育管理,设置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机构,形成学校、年级组、班级分层次德育管理体系,明确责职。要充分利用班级德育工作主阵地,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利用政治课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观点的教育,要利用语文课组织引导学生读一些优秀书刊,抵制不良书刊的影响增强抗腐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要利用班会课开展演讲、辩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畅谈体会,自己教育自己。要加强校园文化景观的设置,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宣传栏等宣传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名人名言、事迹,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最后,学校还应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和创办心理咨询室,矫正中学生由于不能适应生理变化和社会变化而带来的心理问题。

三、在社会教育中。首先,国家要严把文化产品质量关,文化产品中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国家应鼓励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单位和作家、科学家及其他公民创作或提供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品,并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青少年的图书、音像制品。其次,各级人民政府要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要对中学生优惠开放。最后,要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等经营场所的管理,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这些场所的规定,同时,要加强对这些经营业主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商业道德。

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有机结合。三教育的结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也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纽带。只有三者有机结合、互相协调配合才能发挥最佳教育效果。为此,学校应主动与社会联系,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力量,取得社会支持,学校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科技活动、文娱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等应主动争取社会有关单位、机关的支援;与当地政府、社区、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挂钩,帮助他们建立社会教育组织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立社会教育辅导队伍等。学校应主动与家长联系,要多作家庭访问,要组织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庭联系手册等。只有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劲往一处使,才能减少思想品德不良现象的发生,才能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作者:张保林   戴福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