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北京市课程建设优秀成果推广在丰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开展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24/12/7 13:43:23 

为了推进首都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与课程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高质量人才培育,2024年12月6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和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主办,由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协办的“北京市课程建设优秀成果推广暨‘基于学习品质提升的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课程成果推进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角门分校隆重召开。


 

扈紫薇老师担任本次研讨会主持 

活动采用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参与活动。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互动,教师们可以及时了解北京市课程建设的优秀成果,共同进行研讨。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王凯主任、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刘婧主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群、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王志强副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中国出版协会教育图书专委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理事牛瑞雪、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中心教研员李辉、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教研员魏雅平亲临现场,为教师们带来了前沿的教育理念与深刻的教学思考。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祁红校长、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王艳红书记全程参与了活动。北京市多个区县的教师也齐聚一堂,参与课堂实践聆听各位专家为教师们带来的思想盛宴。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聚焦课堂学习 关注学生成长的课堂教学展示

丰台一小教育集团的6位教师承担了展示课的任务。

蔺玉兰 执教《创意思维——跑跑镇》

本节课旨在探索“师-机-生”互融共生教学策略,打造智趣相融的幼小衔接学习模式。通过“听”“说”“画”三个人机交互的学习活动,逐步深入地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形成递进式的思维提升

专家点评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教研室焦玉明副主任在评课中指出,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幼小衔接课程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实现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融合,通过AI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个性化学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展现了教育创新的成果。同时,建议学校将成功的绘本课程成果转化,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刘超楠 执教《小羊的故事》

本节课通过智能机器人“小唯”的个性化辅导和合理建议,提升了教学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提问-建议”的互动形式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主题和人物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家点评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小学教研室齐静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将AI技术与语文教学巧妙结合,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特别肯定了教师心中有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向明晰;教师眼中有学生,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教师手中有方法,AI技术与教学巧妙融合。希望将来要进一步探讨AI在教学中的更多应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

聂鑫 执教《找不同——木偶奇遇记》

本节课全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找不同游戏中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并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运用观察方法。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进行创造,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专家点评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小学教研室陈金珠老师高度认可了本节课,根据幼小衔接特点,创新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安排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过程中关注评价,给予学生勇于表达错误,学习反思的勇气。建议后续活动中拉长观察方法的过程指导,使学生能够领悟方法。

申思邈 执教《找不同——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本节课在对故事图片“找不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有序表达的能力;在同桌共同“设计不同”的活动任务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专家点评

丰台分院教研员丁育慧老师进行点评指导。丁老师认为此次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注重方法指导,教会学生要有耐心和细心。建议可以将教学内容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能力。

樊飞 执教《七巧故事会》

本节课作为七巧板课程的第二课时,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由拼摆至讲述的递进式活动,旨在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得表达能力
 

专家点评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小学教研室吕志新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教学设计不仅充分展现了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而且课程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促进了学生思考与动手操作的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学科知识与创意的深度融合。课的内容与形式都比较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值得在同类课程中肯定与推广。

王萌 执教《“七巧”动物城》

本节课采用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拼图挑战。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分享方法中掌握策略,享受乐趣。学生在“玩中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专家点评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小学教研室王金明老师对本课给予了肯定:整堂课氛围轻松愉悦,学生投入其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七巧板,为今后数学的几何图形学习埋下伏笔。同时,设计的拼图环节注重逻辑层次,脉络清晰,有效助力学生思维进阶,使想象、创造的种子在学生心底生根发芽。

第二阶段

“聚焦课程建构 关注整体育人”的深度探索

第一分论坛是关于“贯通课程”的学术交流

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王艳红书记,以《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贯通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为题,深度剖析了核心素养框架下的贯通教育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苏海燕主任,则通过《雏鹰课程向下扎根向上飞翔》的报告,生动展现了课程设计的深度与广度。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副校长张鑫的《塑造未来教育的核心力量》主题报告,前瞻性地探讨了课程创新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研究员鲁小凡,以《贯通思维:学校课程一体化建设的融合剂——以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为例》为题,详细阐述了贯通思维在课程一体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本场论坛由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刘婧主任担任点评专家。

本次论坛是一个研究和思考的论坛。四个发言呈现了丰富的样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打破学科壁垒,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跨学科综合性的育人目标。学校丰富的教学实践,让这样的育人方式落位在课堂,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体现了丰富性和多元性,提升了教师的水平。

刘主任提出要更深入地挖学科关联,研究怎么创设有挑战的学习情境,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建多元全面的评价体系,还要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继续深入探索。

第二分论坛

深度聚焦“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丰益分校副校长乔静,以《智慧螺旋——项目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交融》为主题,引领我们深入理解项目式学习的精髓。

同时,角门分校主任张珺与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优秀教师何鑫、李倩,共同呈现了三场精彩纷呈的案例分享。

 

 

三位教师分别以《游戏创想家 课间乐趣+》、《以玩会友 玩出名堂》及《玩转马达加斯加》为题,生动展现了项目式学习在激发学生创造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上的独特魅力。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王志强副主任对四位教师的发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项目式学习在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规划、调查、探究等实践活动中,锻炼了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学校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边学习边实践的策略,形成可复制的模式。项目式学习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试错的机会,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至关重要,但也需不断改进以促进更深入的学习和成长。

第三分论坛

深入探讨了“衔接课程”的核心理念与实施路径

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丰益分校副校长李建敏分享了《原来可以这样好玩:基于幼小衔接课程实践的研究》,细致剖析了幼小衔接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海淀区玉泉小学张晓红则带来了《小学低年级段跨学科主题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展现了跨学科教学的创新实践。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课程首席代金风以《衔接课程:我是小学生啦》为主题,生动描绘了初入小学阶段的适应与成长。

中关村一小怀柔分校校长梁小红与罗老师带来的《会展之毕业季课程:万物皆数,原来如此》,揭示了毕业季课程中的数学魅力与生命教育。

顺义区高丽营第二小学校长张岩探讨了《涵养生命创造力的跨学科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为课程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中心教研员李辉老师对各位专家的观点进行了精彩点评。

他总结了各校在幼小衔接课程方面的亮点:一小注重探究和过渡,以玩为核心;亦庄通过问题驱动关注孩子素养;玉泉小学突出跨学科学习和育人相融;怀柔则强调项目学习和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培养;顺义则聚焦于生命创造力的保护和激发,以及跨学科学习课程的创造力。

第三阶段

聚焦“基于学习品质提升的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 

首先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祁红发表领导致辞,为研讨会奠定了基调。

随后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角门分校副校长张蕊带来了《基于学习品质培育的幼小衔接课程研究报告》,深入剖析了幼小衔接阶段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性与实践路径。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教研员魏雅平则围绕《立足学科,实践育人——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分享了项目化学习在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方面的探索与经验。

最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群以《构建品质课程与有效育人的实践研究》为主题,阐述了品质课程构建对于学习品质提升与有效育人的重要意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牛瑞雪进行了点评。 

活动最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刘婧主任和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王凯主任分别做了总结性发言。

刘婧主任

提出4个核心

衔接课程是教育智慧无缝衔接的探索

贯通课程是学科融通的深度探索

项目式学习是实践育人的路径创新

学习品质是终身学习内在动力的探索

3个思考点

贯通的度如何把握?

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引导的度如何把握?

学习品质的培养中家校协同的度如何把握?

王凯主任

代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对本次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表示感谢,对丰台一小教育集团呈现的课堂给予高度评价。

他强调了3个关系

贯通设计与当前价值的关系

知识构建与环境创设的关系

思维培育与学段特征的关系

他不仅提出了这些关系的重要性,还对每一个关系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诠释,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它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价值所在。

本次活动历经三个阶段,从课堂教学到课程建构,再到学习品质提升研究,每一环节都展现了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及其伙伴在教育创新上的成果。通过实践案例与学术研讨,我们见证了学习品质提升的方法,领略了贯通课程、项目式学习及衔接课程等教学模式的魅力。
 

展望未来

我们期待这些经验能持续影响教育工作者,推动教育创新,构建更完善、高效、有生命力的教育体系,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教育照亮每个孩子的未来之路。

上一篇文章:暂无
下一篇文章:叽里呱啦深耕自然拼读教学 助力英语启蒙新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