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皆彰显出古代文人论读书之重要。读书与今日之教师专业成长更为幅车相依,拓展教师的视野,打开认知的格局,以促进其反思与成长。
11月28日上午,教师发展学院召开了第二届“阳光有约百日读书”推介分享活动,分为好书共读、读书分享、领导讲话三个部分。本次活动由孙卫华副院长主持。
活动为全体教职工发放了第二届“阳光有约百日读书”《教师学习论》《构建教师智慧学习新生态》《认知驱动》3本必读书目,立足新时代教师学习的现实问题,构建学院阅读学习共同体,让教师因学习而绽放生命之绚烂。
孙卫华副院长简要回顾了首届“阳光有约百日读书”活动,并介绍了本次百日读书推介的主题是“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中心陈侠、陈沛老师,基础素质培训中心刘继玲老师分别作读书交流分享。
陈侠老师以“阅读带来的专业成长”为题,依次从复读高等教材、研究评价方案对深化学科本体性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炼学科观点、凝聚学科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研读课程理论对引领教育教学改革、落地育人目标的重要意义,研读教育学心理学对教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阅读经典名著对育人境界的拓展等方面,分享了多层次、多领域的阅读带给自身的专业成长。
陈沛老师分享了“实践取向的专业阅读”,分别从为何读、读什么、怎么读三个维度诠释了教师要基于教学实践进行专业阅读的观点。具体提出,要基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选择性阅读;阅读包含哲学类、教学思想类以及教学技法类的书籍获得教学实践问题解决的启示;将系统专业的阅读转化为教学实践改进的经验,并加强提炼实践性反思的成果。陈老师最后送上寄语:“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思考赋予生命的意义!”号召教师们通过专业阅读促进专业成长。
刘继玲老师分享“读书杂谈一二”,从反思读书这件事,探寻喜爱诗词的原因,深省“诗词中的力量成为人生中的那盏明灯”。她重点推荐了《蒋勋说宋词》一书,并提出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教育中要有所创新和扬弃、需要永怀教育理想和激情、走进自己的内心、走进学生的内心几个层面的教育启示,最后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谈到了道法植根于生活,生活是道德发展的土壤,万物皆可用,育人——只有一个完整的人才能育一个完整的人。
最后,谢鹃院长作总结发言。她首先高度评价了进行读书分享的3位老师对自己学习与阅读赋予了专业的思考,总结并分析了本次读书推介分享的内容聚焦于为何读、读什么、怎么读的共性思考。她解读了学院持续推进“阳光有约百日读书”活动的整体思路,新一届百日读书活动要撬动教师个体阅读的内驱力。学院以必读书目抛砖引玉,引发教师深刻阅读思考与践行。谢院长强调了作为培训人的教师更要重视读书,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她引用佐藤学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学习是一种对话,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对教师阅读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届“阳光有约百日读书”推介分享活动是学院教师相互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惠普尔曾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以文字为光,以智慧为引,照亮我们的心灵,带领我们探知更广阔的世界,体验更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