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案例

辩论式教学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www.zgddmx.com  发布时间:2012/1/2 12:37:06 

  

地处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黄河第一曲岸边的拉加乡,吉美坚赞学校吸引了远近藏区的“择校者”:许多家长提前三年为孩子报名;许多牧民带着孩子赶着牦牛翻山越岭到学校附近盖房居住;有的学生来自青海省省会城市西宁,甚至更远的甘肃和四川……

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一个班里的学生有时年龄会相差十几岁甚至20多岁,就读过的年龄最大的学生有42岁。不过,吉美坚赞学校最特殊之处在于其教学方式——源自于藏传佛教的辩论式教学。独特的教学方式令学生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引得当地多所学校效仿。在“新课堂 新教育”高峰论坛上,吉美坚赞学校校长带来了他的办学思想—

融合传统与现代

创办于1994年的吉美坚赞福利学校是青海省最早的民办学校。创办者吉美坚赞是一位僧人,他读过十几年书,后到寺庙和佛学院系统学习,还从事过教育工作。“帮助别人有很多方式,我认为教育扶贫是最好的扶贫。”吉美坚赞办学之初就确定一项规则:不收取任何学杂费和住宿费,凡是孤儿、残疾儿童、特困儿童还可以得到适当补助。

有着丰富教育背景的吉美坚赞有一种教育理想:“藏族寺庙僧侣缺乏学习现代文化和科技知识的机会,而现代学校没有系统性的传统文化知识教育,我想找出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路子,让学生既能学到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学到有用的现代知识。”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吉美坚赞学校实行藏语、汉语、英语三语教学,学生们既学习藏族教育传统中的因明学、声明学、历算学、医学、工巧明学,也要学习数理化和计算机,此外还上体育课、劳动课、美术课和音乐课等。

吉美坚赞学校招生坚持“有教无类、先来后到”的原则,对学生无学习门槛限制,无年龄限制,入学顺序实行轮候制。为了让没进过校门的藏族孩子能够适应三语教学,老师们在教材选取上花费了许多心思。汉语学习要求6年内完成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选编教材的全部内容,藏语文除传统经典还有自编教材,英语则选用了青海民族学院专门面向藏区的课本。

有感于当今社会不少人重知识、轻品德,吉美坚赞学校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德育内容,对学生教授《三字经》《弟子规》以及其他藏文经典。“我们发录取通知书时会告诉学生和家长,上我们的学校不一定能考上大学或当上大官,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尊敬父母和师长的人,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是我们推行汉藏文化融合、传统现代融合的最终目的。”

每天两节辩论课

尽管不追求考试成绩,但吉美坚赞福利学校却在2001年的高考中“一战成名”。当时第一批学生六年学习期满即将毕业,吉美坚赞找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请求允许学生参加高考。尽管觉得这不靠谱,但主管部门禁不住吉美坚赞的执着请求决定让学生们试试。结果出人意料:首届22名毕业生中,5名参加考试的学生全部考上大学。

能在6年时间内取得如此好的学习效果,学校实行的辩论式教学功不可没。据吉美坚赞介绍,学校没有很多作业,每天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和下午的最后一节课都是辩论课。几百名学生在操场上辩论,可以是一对一或一对多、二对多、三对多等不同形式,你来我往,击掌声、论述声在操场上此起彼伏。在教学中,也常常是老师跟学生辩,学生跟学生辩。

辩论式教学的灵感来源于藏传佛教中僧侣辩经的形式。学生辩论的基础是藏传因明学,不仅是严密的宗教哲学,也是一套逻辑论证的研究方法。“藏传因明学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不是单凭教师的讲解和阅读,而是通过各种问题,以辩论形式启发思维,渗透原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辩论就是一种学习。”吉美坚赞说学校各门课程都要采用辩论的方式巩固学习成效,甚至包括数学和计算机。

西部阳光基金会秘书长梁晓燕曾到吉美坚赞学校住了几天,每天都到操场上看学生们辩论。“每天每个学生都在辩论,他们基于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出问题,选择材料组织论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训练。”梁晓燕认为,课堂学习很多时候是个接受的过程,而辩论是一个回吐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反复中清晰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强化了思考,加深了记忆。

令梁晓燕印象最深刻的是,面对初次见面的她,学生们热情、开朗、自信,表达流利而自然。“这些是人的基本素质,是每天训练培养出来的。”

每周全校知识竞赛

除辩论式教学外,吉美坚赞学校还有一种特殊的训练:知识竞赛。“我们推崇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每周四下午四点都要举办全校的知识竞赛。”吉美坚赞说知识竞赛的内容很多,有传统的历史、常识、法律、科普问答,还有讲笑话、写字与绘画、脑筋急转弯以及英语对话、小品表演等。“知识竞赛不是选几个人参加,而是每星期轮到一个学生。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随机选取学生参与,融个人学识才艺展示与集体对抗为一体。”

这样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通过6年学习,学生们能够熟练地用藏文写作论文,内容涉及语言、文化、历史等多个主题。学校将学生们的毕业论文做成光盘在藏区出售,很受欢迎。

学生年龄跨度大是吉美坚赞学校的一个特殊之处,也成为一种教育资源。“大人对小孩非常关注,很热情地帮助小孩改进,小孩也非常尊重大人。小孩的理解能力比大人差,大人也会给小孩解释。”吉美坚赞自豪地说,“我们学校的硬件条件很差,但我们的学校氛围很好,学习方法比较先进。”

在吉美坚赞福利学校成功的基础上,拉加女子草原学校和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相继于2005年和2006年成立。“女童的教育是母亲的教育,母亲的教育是人类根本的教育。”吉美坚赞认为要提高民族文化素质首先要对女童进行教育。他在女校采取的教学方式与男校基本相同。

眼见吉美坚赞的教学成效显著,果洛州数所学校已在推广辩论式教学。由于辩论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普通师范毕业的老师不会开展辩论教学,所以吉美坚赞的毕业生成为藏区不少学校争抢的对象。让吉美坚赞最得意的是,有4名毕业生开始开办自己的学校,将这里的教学方式传承开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