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领导艺术

校长治校方式之优化选择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www.zgddmx.com  发布时间:2012/1/6 18:23:44 

 校长治理学校,方式不外乎这样几种:

一是“人治”。说得雅一点,就是依靠校长个人的人格魅力治校。校长有能力,有魄力,有魅力,也有一身的荣誉,一身的光环。在他的带领下,学校“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老师们从学校的发展中感受到了职业的自豪,所以,大家对他心悦诚服,慢慢地也就养成了校长“惟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心态和工作方式。凡事不太会跟班子成员商量、研究,也无需遵循这个规章那个制度,自己一人说了算——“这个问题行,就这么定了”“那个问题不行,你不用再说了!”

大树底下固然好乘凉,但“大树底下不长草”。一旦这个“魅力校长”退休了或调离了,副职因为平时缺少历练的机会,一下子上不了手,接不上来,而成“方圆”的“规矩”——规章制度又不健全,学校的平稳发展就极易受到影响。原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谈及“教育家校长”的标准时说,作为教育家校长要有两个境界:一是带出一所好学校,可以实践“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二是构建好的学校文化,可以做到“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但事实上,确实有校长退休或调离后学校就不再是个好学校的情况,虽不普遍,但也绝不鲜见。

二是“钱治”。教师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凡人,也要养家糊口,适当运用金钱或物质奖励的方式也是应该的。而且,在初始阶段,这种方式很有效,甚至立竿见影。

但“钱治”毕竟不是持久有效的办法:第一,它容易产生刚性。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员工们都希望钱发得越来越多,如果今年的钱比上年少了,大家的干劲、热情就容易消减。第二,金钱有害兴趣。有这样一个例子:老汉屋旁有块草地,学生天天来踢球,很是吵闹。家人要赶学生走,老汉制止,反给学生发红包,每个红包10元钱,并说:“欢迎明天再来。”学生高兴,次日果然又来了,老汉又给每人发红包,里面放7元钱,第三天放5元,第四天来的学生少多了,不到平时的一半,老汉仍给红包,每个里面只有2.5元,第五天学生都不来了。个中道理,颇耐人寻味。第三,只靠金钱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下属很可能就只会想到金钱。本来,付出了劳动,给以一定的报酬作为肯定,但操作不好,很容易使逻辑关系颠倒过来,“看菜下饭”——给多少钱做多少事,甚至讨价还价,跟菜市场做买卖似的。

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学校之所以能实行“钱治”,是因为有一笔不菲的择校费、借读费,越是重点校、名校收入越高。但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今后是要逐步取消这些收费项目的。没有了这笔收入,“钱治”如何延续?

三是“规治”。即以规章制度治校。常说“××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其实,竞争外显为人才的竞争,其本质实为制度的竞争,没有好的制度,人才既难以脱颖而出,更难以发挥作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7人共同生活,他们摸索着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如何分食一锅粥。方法一是指定一人负责分粥。大家很快发现,此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不管换谁,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方法二是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结果每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方法三是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此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方法四是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但经常互相扯皮,等粥分完时,粥也凉了。方法五是每人轮值,分粥者最后一个领粥。在此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仪器量过似的。他们几经摸索,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制度”。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运用规章制度治理学校,员工因为规则明确,可以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常规工作常规办,不必遇到一个问题,就开一个会来研究,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对事不对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也可以减轻领导的压力。

当然,什么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一味依靠制度管理,可能会过于刚性,就像两个齿轮咬合,没有润滑剂,硬碰硬,很容易磨损。又如推磨时,如果不撒下麦子等,磨盘会发出刺耳的声音,而且也很容易损坏。所以,有人说“制度是团队坚韧的构架,离开文化的润泽,就极易成为一口越补越漏的饭锅”。

四是文化治校。任何管理最后都要上升到文化层面,都要形成一种自然秩序的学校文化。甚至可以这样说,文化有多深,学校才能走多远!要用文化的手段达成心灵的高度认同,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岗位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无需领导天天盯着、制度时时“卡”着,这样,一个学校的自然秩序就形成了。这种“自然秩序”就是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或者说,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规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过多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优秀的外化。在这种文化里面,新进员工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很快融入其中,如同“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跟发展初期相比,这个时候很多制度就可以简化,而不必那么复杂、繁琐。《吴起兵书》说“用众者务易”,《易经》说“简则易知”“易则易从”,大道至简,“简单管理”其实也是一种美!通常人们说,“三流的学校人管人,二流的学校制度管人,一流的学校文化管人”。真到了一流这个层面,那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了。
        上述方式不可能单一运用,校长要善于打“组合拳”,但其中必有一个“主打”方式。这个“主打”方式该如何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作出最优化的选择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