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领导艺术

膜拜!孙中山雕像竟是出自这位荆州人之手~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7/7/21 15:21:43 
雕塑艺术在历史长河中屹立已久,中国已知最早的雕塑作品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在古希腊罗马时代,也出现了众多制作人像、建筑物外部浮雕的雕塑家。

对于荆州人聂承兴来说,雕塑家,这是一个梦想的称谓。他半世颠沛流离,毕生信念不改,只是为了成为一名雕塑家。今天就要为您讲述雕塑家聂承兴辛酸而励志的追梦旅程。

走进位于北京宋庄的聂承兴雕塑工作室,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中西方文化在这一方天地里交融与碰撞。
形态不一、风格迥异的雕塑作品错落有致陈列有序,而传统的中国书法、工笔画,也透露着主人的爱好与情趣。

中长卷发、格子衬衣、身姿挺拔,很难相信眼前这位雕塑家已年过七旬。我们的话题,从客厅最显眼处的一幅雕塑效果图开始了。

这件名为《纵横驰骋》的楚庄王出征图,是聂承兴早年的构思,也是至今依然珍视的作品,因为它承载着自己对故乡的深情与眷念。

2010年10月,在首届中国国际铜雕艺术展上,以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为原型的雕塑作品《梦幻曲》现身,一时引发世人关注。

沉醉于美妙乐曲中的姿态,尽显音乐家的人体之美,这件独特的雕塑作品就出自聂承兴之手。

巧合的是,聂承兴的恩师——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曹春生先生,与盛中国是同一批公派留学莫斯科的艺术家。
在曹春生看来,雕塑家用写实性的人体创作雕塑是冒险的,没有扎实的写实功夫,是不敢去冒这个险的,然而聂承兴做到了。

这件作品所展现的人体结构的完美完美无缺,每块肌肉似乎都充满了节奏。聂承兴,这位来自草根的艺术家,用实力赢得了艺术界名流的青睐和尊重。

2011年10月8日,由文化部主办的百年风云·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一座3米多高的孙中山全身雕像立于展厅中央,宛若一座历史丰碑,伫立于中国历史最紧要的节点上。
这件作品对于作者聂承兴来说,也是艺术生涯中的关键之作。从这一刻开始,原为“北漂一族”的聂承兴终于迎来了艺术的春天。

如果有人问你,在年近花甲之年时会做什么,你会怎样回答呢?含饴弄孙,安享天年?闲云野鹤周游世界?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在这个年龄放弃已有的安逸生活,将大半生的名利清零,选择去做一个“北漂”。
但是聂承兴在人生的紧要关头就做出了这样的抉择。年龄,恰恰是他一生中常常忘记的事情。

2005年,聂承兴和妻子带着大半生的积蓄到了北京,在望京租了一套居室,每月租金3800元。经过一番对雕塑行业的市场调查过后,聂承兴决定创办一所一体化雕塑院。
怀着一腔创业激情与对雕塑事业的憧憬,59岁的聂承兴在偌大的京城中辗转,终于在朝阳区北五环外的一个乡,找到了一块合适的场地。
并马上承包下那13亩水塘,随即请朋友设计了雕塑院效果图。

找到合作伙伴,一切顺风顺水。2009年春天,占地11亩的北京中山盛世雕塑院落成,这是集科研、培训、创作、制作、展览于一体的艺术中心。

劳苦中带着快意,这曾是聂承兴一生中最踌躇满志的时光。

这是聂承兴离理想最近的一次,也是幻灭来得最突然的一次。一次偶然,聂承兴发现合伙人已经私下变更了法人。
此刻,这个雕塑院就像一艘开往蓝海的轮船,刚刚启航,就已经挤上了投机者,作为老船长的聂承兴,早已被挤到船舷边。

“丈夫六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这壮烈孤绝的意象,出现在一个半老艺术家身上,在追寻艺术的道路中,聂承兴早已把自己变成了一头悲壮的老马,此刻,他也到了不堪奔波的年龄。

欲静而不得静,欲闲又不得闲。本以为“北漂生活”会以此为终,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泥泞般的现实里,未曾磨灭的一缕理想之光,奇迹般地又为他照亮了前路。

聂承兴在雕塑的艺术创作中,摒弃了传统的雕塑技法的窠臼,依赖于自己的国画功底和国学积淀,把民族文化的元素,娴熟自如地融入创作中,有着自己的个性符号创作语言。

2007年为中国记协新闻大厅外墙创作浮雕《中国新闻》;

2010年为北京鲁迅博物馆创作《史沫特莱》、为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创作《流动的旋律》浮雕。
在北京再次站稳脚跟后,聂承兴惦记着故乡艺术界的好友。唐明松和陈志启两位先生久居荆州,艺术造诣极高,才华却被业界忽视。
在聂承兴的努力下,在朋友的资助下,2013年11月,“艺缘四人行”艺术展在北京皇城艺术馆盛大开幕。
高规格的展览完成了两位先生多年的夙愿,他们对聂先生寄予的帮助无比感激,而与人玫瑰的聂承兴也由此快慰。
艺海沉浮数十年,饱经风霜的聂承兴,太懂得无人赏识的滋味。然而外界的纷纷扰扰,从来没有影响他的立身信念。
人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要么缘于对时局胸有成竹,要么,是他无愧于心,可以坦然面对所有磨难。
人生的无常,人情的无奈,他都能坦然的接受。这份从容与旷达,也许和他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
在那个文化饥荒的年代,少年聂承兴独处一隅博览群书,作诗绘画,操琴习武。然而好景不长,受家庭成分的影响,少年的命运被上山下乡的历史洪流裹挟着跌入谷底。

人生的黄金十年,聂承兴接受了命运最严酷的历练。在公安县做窑工期间,帮他和泥的黄牛,村里的老人、小孩都成了他的雕塑模特。
这个本该充满生命中失落的地方,温情地接受了他,庇护了他。淳朴的乡亲们以朴素的是非观,热情接纳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从窑工到矿工,聂承兴与他所钟爱的雕塑事业从未有片刻分离。几年后,大批知青返城,大批工友正式转正为光荣的工人阶级。
唯有聂承兴无人问津没有出路,出身问题成为影响前途命运的最大魔怔。
工友们的友情,是寒意里不灭的温暖,是终将到来的春天的讯息,更是他对自己的信心。于是,他背起小提琴,带上一把刻刀,开始浪迹天涯。

聂承兴以钢笔刻名卖艺为生,风餐露宿。一年半时间,他徒步上千公里,足迹遍布湖广,一路忍饥受冻,却把卖艺乞讨省下的钱寄给在农村的父母。

一路向南奔向广州,终于见到了他所景仰的雕塑大师潘鹤,先生被晚辈在苦难中愈发鲜明的艺术特质深深打动,毫无保留给予悉心指导。
多年来在艺术的道路上徘徊探索的聂承兴,拼命吮吸着艺术的养分。

离开广州后的岁月里,聂承兴又多次返回向大师们求教,直到自己的艺术修为日臻成熟。
这个年代的人,物质和知识不足,意志却无比坚定。只因怀揣梦想不肯向命运屈服,才成就了艺术家的厚积薄发。

对于这块亲自参与再造的大山,聂承兴脸上溢满了自然之子般的幸福。

历经近四年的建设,攻克无数技术难题,今年底,这里将成为中国迄今规模最大的环境艺术作品。

一个未曾痛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所谓旷达,也是这样,必须体味过人生残酷,才能见到一种风度的不凡。
在追逐梦想的路途中,很多人容易被环境同化,随波逐流,背离初衷,且不自知。聂承兴却执着无畏,锲而不舍。
在逆境中从不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从不回避对灵魂的磨砺。这样的人,行走在厚重的大地上,心灵是富足而自由的。

收藏一座城市的荣耀,诉说荆州儿女的骄傲,

《荆州骄傲》第十五季“黄金时代”

明晚(6月19日)8点

荆州电视台新闻频道不见不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