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风采

听学生说说他们心目中好老师的平凡故事(图)我的搜狐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2/9/7 8:19:16 
通讯员 吴慧君
通讯员 吴慧君

  记者 谢俊

  编者按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群普通的人民教师,在那片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耕耘着、奉献着,默默无闻,无怨无悔。他们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只在乎庄稼的长势与收成,却从不计较付出的多少。

  在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江干区教育局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展“夸夸我身边的好老师”系列征文活动。今天开始,本报将刊登部分优秀征文,献给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故事也许很平凡,却能让我们真切地接受润物无声的心灵洗礼。

  丹姐,你是好样的

  作者:金巧莹(杭州市机场路中学毕业生)

  主人公:卢丹(杭州市机场路中学初三年级班主任)

  踏过如歌的花季,走过如诗的雨季,我的班主任卢丹老师丹姐一直与我们同行。

  刚迈入初中,她就任命我为班长。喜忧参半的我带着满腔热情走马上任,却日渐变得手足无措,新上任的三把火非但没能让我把屁股坐热,反倒树敌不少。满腔的委屈在见到她后,化作断了线的“珠子”一颗颗掉落。泪眼蒙眬中,她的目光像柔和的湖水将我包围,我逐渐平息下来,她的细心劝慰让我信心重拾。

  面对我们这堆干柴,她没有化身烈火,和我们上演“对对碰”,而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有时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她的“狡黠”。她让我们明白,有一种应对叫从容,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只有不奏效的方法。

  多少个早晨,她等在教室,组织我们早读。她很善于抓住时机,逮住生活给我们使的绊子,教给我们道理。在她眼里,成绩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人各有专长,不会出现适合所有人的舞台,这又让我们不得不信服她。她从没“放弃”的概念,只希望能为我们每个人提供适合的土壤和温度。

  每一个老师都渴望成为我们的朋友,住进我们的心,无疑她做到了。我们不再叫她卢老师,而是唤她“丹姐”。为了我们,她的宝贝女儿只得把妈妈更多地让给我们。中考前,她是最累的,忙教学忙班务忙疏导,她张开双臂,把我们紧紧地护在她的臂膀下……

  她是严师,是益友,更像一个母亲,我们是她心头的孩子,她对我们每个人的殷殷期盼将激励我们一生。丹姐,你没得说!

  荷有风华自高洁

  作者:施玲(杭州采实教育集团采荷实验学校毕业生)

  主人公:何志英(杭州采实教育集团校长、书记,浙江省特级教师)

  去年,我考进了杭州二中,在二中的日子里,我特别想念何校长,想念她在校门口迎接我们时的亲切笑容,想念她参加初三誓师大会时的自信风姿,想念她办公室里亮着的灯光,想念她骨折后拄着拐杖的身影。

  “早读时,常看到何校长出现在窗外;走廊上,能看到校长捡起小垃圾;放学后,校长会出现在教室里,提醒我们早点回家,注意安全。我们的心和校长很亲近。”初一同学道出了采实学子的心声。点点滴滴,日积月累,何校长早已是我们最亲近的家人。

  “在采实,没有差生。”校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采实骄傲人物”评选、艺术节、阳光体育、英语周、“最美采实学子”等活动让我们体验到“我是好学生”的成功感。

  真正的关怀,不仅是阳光雨露的滋润,更需要风雨磨练中的宽容和教导。何校长的关怀正是严爱有度、宽容为怀的。有同学犯了错,心里难受,校长耐心开导他,教他怎么处理矛盾,怎么面对不顺心的事。渐渐地,这位同学发生了很大转变,这让校长很欣慰。

  我们最喜欢上“斯坦福”英语课,每当带上耳机,沉浸在英语世界里时,就会想起学校为顺利开设“斯坦福”英语课的艰辛,会想起校长带上耳机学习外语的情景。在校长看来,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点亮学生生命的精彩,学校每一个创新举措的背后,凝聚着何校长多少的心血和智慧啊。

  三年,我们的根已深深地扎在了采实,我们爱何校长,就像爱我们的家人,在陪伴我们成长的人群中,永远有何校长期盼的身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