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生管理

活学活用“孔融让梨”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3/2/10 9:05:45 


    女儿凯丽上的中文班学到了“孔融让梨”这一课。故事说的是孔融上有五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爸爸拿来一盘梨,孔融挑了最小的一个。爸爸问他为什么要吃最小的,他回答哥哥比我大,我应该把大的让给哥哥。爸爸又问,那还有弟弟呢?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把大梨让给弟弟。
  在读了课文讲解了生词之后,老师重点又把文章的中心思想讲解了一番。然后为了看看学生们理解得如何,老师挨个问,如果换成了她们,会不会让梨?
  这天共有五个女孩子来上课,都是*岁的年纪。
  第一个女孩A是个独生女,老师知道她常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起玩,就问她如果邻居家的小孩来了,妈妈拿出一盘梨,她会不会把大梨让给邻居的小孩吃?
  女孩A摇头说我不会,我要吃大的。
  老师很吃惊地问为什么呢?
  A回答:“邻居家那两个小孩每次吃东西都要剩下来,从来都不吃完,如果把大梨给她们吃肯定要浪费了,浪费东西不是好习惯。”
  老师呆了呆,觉得这个孩子虽然不让梨,但是她的说法也蛮有道理的,所以对A的说法没有加以评判,接着问下一个孩子。
  第二个女孩B家里有个年龄比她大很多的哥哥,父母四十得女,对B宠爱得不得了。
  老师和蔼地问道:“你在家里吃梨,会不会把大的让给哥哥吃?”
  B女孩“NO、NO、NO”地连连摇头。
  为什么呢?
  “因为我妈妈和哥哥总是要把大梨给我吃,我让给哥哥他不会吃的,我吃了他们才高兴,为了让他们高兴,我要吃大梨。”
  老师看着她,不知说什么才好,这孩子的出发点好像也是站得住脚的。
  又接着问第三个女孩C。C有个大她两岁的哥哥,两个人时常打打闹闹的。
  问C是否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她斩钉截铁地回答:“不!”
  不待老师问原因自己就义愤填膺地说:“哥哥他很坏,对我一点都不好,我才不要把大梨让给他!”
  老师听了长叹一口气。
  第四个问到凯丽,老师想,问了两个有哥哥的,效果都不好,干脆就不提哥哥了,和弟弟比吧。
  满怀希望地问凯丽:“凯丽,如果你和弟弟一起吃梨,会不会把大梨让给弟弟吃?”
  凯丽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让,我比三猪大,我当然要吃大的。大的吃大的,小的吃小的,这才公平。”
  (下课后,我曾单独问凯丽,小州比你大,那么你是不是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她回答:“小州都是大人了,怎么还来和我争?我比他小嘛,所以我应该吃大的。”课文里孔融做的可是正相反。我觉得从逻辑上讲,凯丽和孔融实际上都属于有点混乱的,只不过,孔融是为他人着想,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千百年来大人们一直鼓励小孩子向他学习。而凯丽全为自己,好像就有点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老师听了凯丽的回答,气得暗道:统统是朽木不可雕也。
  在重重打击之下,可怜的老师不抱任何希望地问最后一个孩子,她也有个大她两岁的哥哥。
  “你是否会把大梨让给哥哥?”
  这个女孩轻轻地点了点头。
  老师眼睛骤然一亮,这一课没白上啊!终于有一个孩子领会了课文的重大意义,领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啊!
  班上不尽是朽木,还是有良材的!
  遂探身向前,热切地问道:“那你为什么要把大梨让给哥哥呢?”
  那女孩子回答:“我不爱吃梨,我哥爱吃。管它大的小的,他都拿去吃好了,我不在乎!”
  美国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个性鲜明、独立思考永远是被赞赏鼓励的。无论孩子对一个问题回答得多么离奇古怪,多么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甚至离题十万八千里,都会得到一句“Good Try( 尝试得好 )”的赞许。从这几个女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她们的率真来,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让梨或者让梨的理由。
  这堂课除了学中文外,就白上了吗?暂时看似在思想品德方面对孩子们没有什么效果,但是后来我却发现,这种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实际上孩子们不知不觉间接受了课文要传达出的信息。以我家凯丽为例,后来的一天我洗了一盘苹果,她先挑了一个大的递给了弟弟三猪,很随意地说:“你比我小,你吃大的吧。”让我吃了一惊,赶紧提出来表扬一番。
  所以,还是要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教育,培养他们做人的根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