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中学 牟超
面对爱逃学的学生,有时真的束手无策。做思想工作,管的时间不长;进行批评教育,又触及不到灵魂;若施以惩罚吧,又怕造成伤害。反正无论你采取哪种方式,爱逃学的学生总是记性不好,三天两头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此时,邀请家长参与管理尤显必要。
我今年接任的班上就有两个爱逃学的学生,按道理,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毕竟时日不多,马上就要参加中考了。在每周的班会上,对于不准旷课、迟到的强调是周周必讲,希望大家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当然,“今日事,今日毕”,学生们都表示要珍惜时间,遵守纪律,好好学习。开始的情况是乐观的,我每天去查堂,学生均按时到位,确实也让我觉得功夫没有白费,对班级管理工作产生了轻松感,还自我解嘲:付出总有回报。
可好景不长,班上那两个爱逃学的学生“原形毕露”了。我的课,他都到位,由于我的课不多,他们俩玩起了“反侦察”的把戏,发现我没有课,就逃之夭夭,任凭你到寝室、街上或者他们爱去的地方找,总是寻不到踪迹。在找的途中,心里想的是:找到后,一定要狠狠地惩罚一顿。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到时,几句话一说,他们耷拉着脑袋,一副非常听话而又可怜的样子,让你无从下手,只得“哀其不听,怒其不争”了。
针对两个爱逃学的学生,我也想尽了法子,有时不得已告诉家长,可家长的说法令人啼笑皆非。一个家长说:在屋里我们拿他没有办法,只有在学校靠你管教,仔仔说他最怕你,老师,你给我务实地打,不怕,我们不护短。我敢打吗?另一位学生是留守儿童,他的父亲为了他特地辞了一个月4000多元的工作,回来管教他。可该生呢,一天居然两次逃学,早上撒谎说头痛请假,一屁股坐进了网吧,家长闻讯赶来,一起教育了一番,该生写了洋洋洒洒500多字的悔过书,言辞诚恳,态度老实,看不出半点假的。我和家长都以为他改变了,悄悄地高兴了一番,可下午他又“旧病复发”了。这次,我没有再去找了,电话告之家长,让他自己来找。家长来找到后,教训了一顿,并说喊回家劳动几天再来上课,这个学生怕了,再次向自己的父亲认错,并保证不再逃学了。
现在,两个学生逃学的现象在和家长的沟通和共同管理下,已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其实,做班主任工作,必要时得与家长沟通并共同管理学生,才能确保班级工作的健康有序。家长参与管理,能够按照他自己的方式管理,对学生的震慑力要大些,他可以动手,但老师不能。当老师的只能从思想源头去治理学生的毛病,尽管你讲得口干舌燥,但药到病除的效果少之又少。学生不到学校上课,最令人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一旦出了安全事故,谁都难以承担责任,所以,邀请家长参与管理,可以防患于未然,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学生有自己的天空、有天性,允许犯错,但不能放之任之,适当的约束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邀请学生家长管理学生,可得有个度,不要一点小小的事也找家长,得根据情况。教师既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又要灵活机动地处理班级事务。凡事要遵循“报喜不报忧”的家访原则,不要为一点小事就给家长带来后顾之忧,非不得已再联系家长。其实,老师经常联系家长,也能够拉近与学生、学生家长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亲和感,可以适当自我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作为班主任老师,有时不妨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管理,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