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景德镇陶瓷学院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3/9/14 4:57:18 
    2013年7月1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正式批准景德镇陶瓷学院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两个学科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陶院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是办学层次的又一个新突破。这个凝聚和寄托了几代陶院人的梦想成真,标志着这座百年学府在建设国内外有影响的特色名校的征程上,迈出了关键性一大步。
 
  百年学府
 
  民族崛起,教育先行。从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的中国陶业学堂开始,陶院人就担负起了振兴中国陶瓷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前身是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著名实业家张謇秉承“养成明白学理,精进技术之人才,以改良陶业”的办学宗旨,创办了全国第一所陶瓷专业学校——中国陶业学堂,也是中国最早的国民教育职业学校之一,由此开创了中国陶瓷教育的先河。中国陶业学堂后经数度更名、五迁校址,历经1927年省立陶业学校、1947年省立陶业专科学校的变迁,直至1958年成立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高等院校。
 
  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弘扬中国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工业”的崇高使命,围绕建设国内外有影响的特色名校的目标,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各项事业发展迅速,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学校已发展成为以陶瓷工科为主体,以陶瓷工程和艺术设计为特色,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确定的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和94所有资格招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攻读各类学位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已成为国内外陶瓷工程、陶瓷文化与陶瓷艺术领域教学、科研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3个功能齐备、环境优雅、艺术氛围浓郁的校区,占地1600亩,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00余万册。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陶瓷美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科技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9个学院。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3个,“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2个,3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90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研究生1100余人,共计2万余人。
 
  人才强校
 
  在陶院在这个艺术氛围浓厚的校园内,聚集着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教授、学者、大师、艺术家。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42人,其中教授122人,副教授15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32人,专任教师中硕、博士占85.2%;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教育部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1人,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6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6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2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8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0人,省“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6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会员2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共23人。
 
  人才培养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在这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引领下,景德镇陶瓷学院形成了“工艺并重,注重实践”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行业背景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为此,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工厂实习等途径,在第二课堂大力提升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同时,学校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优质教材和示范性实验室等教学内涵建设。
 
  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艺术设计创新评比、省级美展等大赛中获奖100余项,囊获了被誉为“设计界奥斯卡奖”的德国红点国际设计大奖、IF国际设计大奖、W3世界卫浴设计大奖等重大奖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居于全省高校前列。2009年,学校被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授予“教育贡献奖”。2011年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陶院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强,如今早已成为行业共识。学校大批优秀毕业生走向各大产瓷区,成为支撑陶瓷工业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据统计,目前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和工程技术领域人才中有90%毕业于陶院,从中涌现了大批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家、工程技术专家和企业精英,为弘扬中国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景德镇陶瓷学院被誉为“陶瓷黄埔”。
 
  特色立校
 
  特色是景德镇陶瓷学院与生俱来的品质。走特色发展之路是学校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与办学实践。长期以来,学校坚持“植根行业、服务地方、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充分发挥基地办学优势,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科学研究、艺术创作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逐渐累积、改革创新,形成了富有活力的、独特的办学特色。
 
  学科专业注重艺工并重。学校突出“设计艺术和陶瓷工程”优势,注重艺工并重、艺工商交融,打造了“艺术设计与陶瓷文化、陶瓷材料工程与机械、经济与管理”三大学科群,形成了独特的陶瓷艺术设计与创作、陶瓷材料与装备、陶瓷文化、古陶瓷研究、陶瓷经济与管理等完整的学科体系。现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等2个江西省高水平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应用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3个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美术学”、“机械工程”等2个省“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科学技术史”等1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艺术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科学研究注重行业需求。学校立足行业需求,致力于传统陶瓷与高技术陶瓷产业的前沿、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全力打造了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陶瓷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特色产业化基地、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8个国家级科研创新服务平台,以及全国陶瓷文献信息中心、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江西省先进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建筑卫生陶瓷研究院、江西省陶瓷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陶瓷膜重点实验室等7个省部级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形成了国家、省(部)、学校三位一体,行业、社会与学校互动的科研服务平台体系。2008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研究项目4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出版专著5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60余项,3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学校荣获首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艺术创作注重创新引领。学校致力于中华陶瓷艺术与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理论创新,在继承青花、斗彩、古彩、粉彩、颜色釉等传统陶瓷技艺的基础上,注重材质、工艺、造型和装饰等方面的创新,开创了“现代民间青花”、“陶瓷综合装饰”、“现代瓷绘艺术”和“意象墨彩”等陶瓷艺术新的表现形式,擎起了中华陶瓷文化复兴的学院派大旗。在陶瓷文化学术研究与创新设计方面,率先提出“景德镇学”研究,在全国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完成了“人民大会堂江西厅”陈列瓷、奥运瓷、世博会、中博会纪念瓷及我国首个“瓷佛殿”——常州天宁宝塔瓷佛殿等一批设计创作工程。
 
  2007年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2009年“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展”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展;2011年,以陶院教师为主的中国23 位当代陶瓷艺术家作品,在法国卢浮宫第17届国际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展出;2012年组织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参展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2013年学校教授冯林华作为我国第一位在国家博物馆举办陶瓷艺术专场展的艺术家,举办“意象墨彩·泥火天成”陶瓷艺术作品展等,对扩大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景德镇陶瓷学院将继续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团结奋斗、求实创新的陶院精神,走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之路,加快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特色名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