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风采

一位八旬退休教师的教育情怀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5/7/22 10:47:20 

  这是一所特殊的民办学校,地处大山深处,留守儿童在这里免学费读书,6名教师全部是本村村民。

  这所学校叫天天乐小学,位于湖南省祁阳县羊角塘镇狮城村。

  创办这所小学的是羊角塘中学退休教师唐延禄,今年已经85岁了。从1991年创办这所学校开始,他没有在学校领过一分钱工资,还让两个孙女来学校接力教书。

  24年间,学校从几间破旧的瓦房变成了设施齐全的教学楼,由1个班10多名学生发展到5个班85名学生。

  自创办小学没领一分钱

  狮城村是个只有400来人的小山村。

  生长在这里的唐延禄,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物理系。1981年,唐延禄从羊角塘区中学退休回到村里。1984年,唐延禄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

  狮城村原有一所小学——狮城小学。校舍是一座老土地庙,由几间破旧的瓦房组成,条件简陋。

  1990年下学期,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的教师陈木生因病调走了。从此,再也没有教师愿意到山上来任教。

  那一年,村里10个孩子全部辍学在家。

  “没有读书,就没有发展。没人搞,我来搞。”看到孩子小小年纪就辍学在家,唐延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1年下学期,唐延禄与村妇女主任陈文英一起,在原址办起了小学——天天乐小学,并担任校长。这一年,学校收了18名学生,所有的办学经费只有820元。

  20多年来,为了让孩子读得起书,天天乐小学一直是“平民收费”,甚至比公办学校收费还低。为了节约经费,学校漏雨了,唐延禄自己上房换瓦;地面坑坑洼洼,唐延禄自己挑泥填平;课桌烂了,唐延禄自己修。

  2006年,国家实施“两免一补”,当地政府把天天乐小学纳入到免补范围,并按人头给予生均拨款。现在,每年5万元左右的公用经费就是天天乐小学的全部收入。

  动手为学生修上学路

  唐延禄一心扑在教学上。

  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学校,开教室门,打扫卫生。为了教好学生,唐延禄自己动手,制作了大量的教具,20多年来,他共制作了500多件教具。

  天天乐小学的学生来自周围4个村,最远的孩子上学要走10公里的路。在78岁那年的夏天,唐延禄一个人挑着担子,拿着锄头,顶着酷暑,早出晚归,修起了孩子们的上学小山路、小田埂。他一块一块地用石头砌,一锄头一锄头地挖,4公里的山路,唐延禄修了3年,终于把这条路修平整了。

  2011年,他又拿出9000多元退休工资,买来水泥、沙子,请村民把这条小路硬化好。

  在唐延禄和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天天乐小学越办越好,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去年小学毕业,天天乐小学成绩名列羊角塘镇第一名,在全县也是排名靠前。来这里的学生也多了起来,最多时超过120名学生。

  学生多了,破旧的瓦房已经容不下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了唐延禄亟待解决的问题。2007年,他通过各种途径,筹资18万元,新盖了一栋两层楼的教学楼。

  20多年来,从天天乐小学毕业的学生,有20多人考上大学。

  让两个孙女接力任教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唐延禄的心思越来越重,那就是,自己老了,谁来接班?

  唐延禄的大孙女唐千红,2005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学院,本来已经在深圳市一所民办学校找到了一份工作,2007年怀孕回乡休养。当时,天天乐小学发展到了5个教学班,学生近百人,急需增加一名教师。唐延禄把孙女叫了过来,让她来学校教书。

  起初,唐千红不愿意来,但架不住爷爷多次苦口婆心的劝说,还是答应了爷爷的请求。

  唐延禄的小孙女唐鲜花,也毕业于湖南科技学院,同样被爷爷劝说来到了学校。

  唐千红的丈夫目前仍在深圳工作,夫妻两人长期分居。对爷爷,她是“又爱又恨”,“不是看在他3年坚持修路的份上,我早就放弃了”。

  但唐千红没有放弃,谈起学生,她和坐在旁边的妹妹又开心地笑了。她自嘲地说:“我挺喜欢孩子们的,但我五音不全,不会上音乐课。”

  唐延禄深山办学的故事,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湖南科技学院为这所民办小学捐献了电灯、电脑、风扇、铁床等物资,还在学校挂牌建起教育实践基地。祁阳县教育局把学校纳入村小建设规划,拟为学校建设一栋300平方米的教学楼,将于今年9月动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