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峨青山,天空蔚蓝,云雾缭绕的哀牢山深处,纯净与贫瘠同在,热闹与寂寥并存。李应泽,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就在这些苍翠与蔚蓝里,守着这满山绿意,守着他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度过了整整三十五载岁月。
35年如一日
1980年9月,刚刚高中毕业的李应泽来到小村小学,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便与山区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知识才能真正改变这群孩子的命运。”守着这个简单却坚定的信念,李老师在讲台上一站,就是整整35年。
“我上次数学没考好,李老师课下又把我错的题目跟我重新讲了一遍”、“不会的地方会一遍又一遍地给我们解释”、“我最喜欢李老师了,他上的课总是特别有趣!”,问起李老师时,班里的孩子们赞不绝口。“课间常见孩子来办公室里找他”“特别有耐心,看他对学生,真的像个父亲一样”耐心且温和,这是李老师留给同事们最深的印象。
提起这30多年时光,李老师眼里溢满了温情与笑意。他记得自己带过的每一届学生,提起某个调皮孩子,他甚至还能说出他闯过的大小祸事,以及家访途中的种种细节。从孩子口中的“大哥哥”逐渐变成“李爷爷”,岁月带走了他的青春与年少,却积淀下数不尽的爱与感动,伴着山间常绿的棵棵大树,生长成不朽的风华正茂。
“是责任让我留下来”
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如今都变成李老师口中的云淡风轻。但提起那场可怕的事故,他的眼中仍有一闪而过的恐惧与担忧。
那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大山深处的宁静被一场可怕的灾难打破,一种不知名的病症席卷全村,接二连三地有人意外死亡。众说纷纭的荒诞理由、无法制止的生命离去,整个村子人心惶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搬离这里,而时任小学老师的李应泽也面临着选择。“学校里还有孩子,我走了,让他们怎么办?”面对前来劝说的亲朋好友,李老师说出了内心的忧虑。“哪怕还有一个孩子,我也要教下去。”抱着这样的信念,李老师选择了坚守。
被问及当时的感受,李老师神情有些激动,也许是回想起当年的可怕场景,他微微蹙起眉头,“那时候当然很害怕,但是,一种责任让我留了下来。”

用爱演绎这一生
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女儿眼中的好父亲、同事眼中的好榜样,这些形容用在李老师身上,并不夸张。
李老师的小女儿李娜今年刚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说起父亲,她充满了骄傲与感激,“学习上他从不苛求我们,还总提醒我们要劳逸结合,多多阅读、开拓视野是他对我们的希望。”大学期间,生病的李娜被迫休学,父亲将她接到身边,百忙之中悉心照料,最终李娜恢复健康,重返校园。“重信用、肯帮忙”,李老师的热心肠在邻里间是出了名的,谁家有点困难事,第一个出手帮忙的一定是他。学校里的年轻老师更视他为榜样,教学中难遇到了难题,总要来问一问李老师的意见。
回望过去的大半辈子,李老师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崇高,“心里有份责任呗,这就够了。”大山的淳朴养育了他的真诚,也造就了他充满爱的一生。
今年是李老师任教的第35年,也是最后一年。对于自己即将离开奉献了一辈子的三尺讲台,李老师言语间满是牵挂与不舍,“我们年纪大了,知识无法更新,退休是我们作为老师的最终归宿。”
谈及未来,李老师心心念念的仍是那帮孩子,“以后啊,我就希望以后还能有年轻老师到山里来,到孩子们身边,真正给他们带去知识和快乐。”
编辑安徽师范大:许璐 张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