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风采

海淀着力提升教师专业化 打造人才高地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6/2/29 15:13:56 

作为国家教育改革试验区,北京市海淀区拥有本市基础教育最多样的办学主体、最大的办学规模和最多的师资人数。教育是海淀的立区之本,也是海淀的“金名片”,围绕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海淀区教育系统实施教师职后培训体系,通过研究引领、贴近实际、突出主体、按需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素质,为海淀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教师正在进行教学研究

两万余教师享受量身打造培训服务

基于区域教育发展形势,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教师实际需求,海淀区坚持“尚德重能、专业引领、突破重点、统筹协调、改革创新”的工作原则,完善教师培训的组织、课程和管理体系,发挥区域优质培训资源丰富的优势,改进机构建设、课程体系、南北差异等薄弱环节,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重点,坚持开展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多选择的专业培训,加大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前教师、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促进全体教师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和幸福发展。

据了解,在“十二五”期间,海淀区参加教师培训的总人数达到了2.3万余人。大规模、多层次的参与,使海淀区教师培训呈现培训体系更加完备、培训专业化程度更高、培训管理更加规范、培训发展更加协调、培训特色更加鲜明、培训效果更加显著等六大特点。政府投入3.72亿元培训经费为教师“尝新”“尝鲜”提供了保障,各项目培训监测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人数继续在全市保持领先,教师学历水平和专业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教师培训全覆盖层次分有重点多选择

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多选择”,这是对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教师培训总体特点的概括。“全覆盖”指受训群体包含所有学校(公办校、他办校、民办校)的全体教师(专任教师、非一线教师);“分层次”指培训课程适应不同培训对象的多层次发展需要;“有重点”指培训对象在面向全员的基础上,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特殊任务进行聚焦;“多选择”指尊重教师个性化需求,将面授培训与在线培训、规定课程与自主学习、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有效结合。

在继承“十一五”分类分层培训特色的基础上,海淀区着力构建了“四级三维”的培训课程体系,“四级”突出施训主体的层次概念,分国家级、市级、区级和校级,“三维”强调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涵盖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设置了教师职业道德、专业必修课程、教学研究选修课程、科研选修课程、专题选修课程、特定对象选修、网络自主选修课程等课程内容,不断满足教师发展要求。在对专任教师开展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结合专任教师发展层次实施分层培训,分别开展以“教学基本功”为根本的新任教师培训,以“教学和研究能力”为主题的区级骨干教师培训,以“教育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以“提炼教育思想”为主线的名师名家培养。对非一线教师如教学、团少、财务、人事、后勤、工会等管理人员,安保、保健、卫生、食堂等辅助人员都参加到非一线教师培训中。培训内容上,海淀区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不局限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开展了国学、书法、礼乐等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科学素养、信息技术和英语口语能力等素质培训,让教师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十二五”期间,海淀区的一些重大培训举措,对区域乃至国家的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成立“北部教师研修中心”,开展三期北部教师寒暑假全员专项培训,举办友善用脑学习方式培训,促进了农村地区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为“南北同步”奠定坚实基础;成立了“敬德教育书院”,专门对干部教师开展常态化的传统文化培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校园;推进学历学位提升“十百千”工程,新增硕士以上教师近2000人,使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约七分之一;实施“成长中的教育家”培养工程,推出了20位在教育声望、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名家,进一步铸就海淀教育金色品牌;大力调整事业单位职能,加强以教师进修学校为核心的区级培训机构建设,设立“教师发展中心”,组建南北教育研修中心2个、特级教师研究中心1所,建成名师工作室8个、劳模工作室12个、师德教育实践基地3个、新任教师培训基地1个、校本培训基地校25个、学前干部教师培训基地10个,以及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示范性基地,为海淀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提供坚实基础。

海淀区各校各园的校本培训也有声有色,在加强对校(园)本培训的规划、管理、指导和服务的基础上,发挥以校为本的优势,“因校、因园制宜”,整合校内外资源,全面提升师德、师心和师能。海淀区还积极落实国家、北京市分派的组训任务,保障参训教师的数量质量,不断扩展教师专业视野;积极参与国培、市培任务,参与完成市级公共必修课、带薪脱产培训、农村教师研修站培训等任务。

海淀区通过提供各类平台,保障了教师的自由、幸福、持续成长,让培训成为教师发展的福利、红利,真正落实人人成长、人人成才的理念!

 

教师培训呈现六大亮点

据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所进行的教师培训,呈现出六大亮点,它们包括:

教师发展与教育发展相融合,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海淀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创办国内领先、世界水平的海淀教育,因此教师培训一方面着眼于高端引领,实施“成长中的教育家”工程,引领区域教师队伍发展;另一方面注重针对薄弱环节,持续关注农村校、普通校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师资水平均衡发展。

立足当前和面向未来相结合,增强培训工作针对性和前瞻性。立足当前教师的实际需要,按需实训,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而超越当前需求,可引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如对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国学知识培训、应用心理学、信息技术等综合素养和学历提升培训。

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促进教师全面、自主、幸福、可持续发展。海淀区构建了“面向全体、整体提升”与“突出重点,分类培训”相结合,依托必修、选修、校本研修三个维度,国家、市、区、校四级分工负责又相互衔接的“三维四级”培训课程体系,实现了“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多选择”。

顶层设计与管理创新同步,促进培训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海淀区在区级层面成立“海淀区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教师培训工作,成立“海淀区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区校两级培训指导、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建立培训项目闭合式管理,必经预算、审核、专家论证、立项、实施、绩效考评等管理过程。

研究引领和实践运用相结合,提高培训工作科学化和专业性。海淀区遵循教师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各层次发展阶段教师素质特征和考核标准,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在培训课程方面,聚焦并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结构化、系统化的培训课程,通过教学实践的验证和反馈,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素质。

资源建设与资源整合相结合,提高培训工作的主动性。海淀区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教育培训机构林立,中小学名校、幼儿园名园众多,教育资源丰富。通过挖掘内部潜力,加强培训课程、师资和基地建设,以及成立教师教育资源联盟,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工作的高效助推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