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校园文化建设

培育“北京情” 塑造“中国心” 深植“民族根”——传统文化“育人”的朝阳实践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6/5/12 10:01:50 

走进芳草地国际学校教育辅助中心四层,被一道非遗全景惊艳:楼道、走廊的墙壁上,缀满了风筝、京剧脸谱、剪纸、木刻以及介绍各种非遗知识的展板;你还会发现每间教室都不一样,非遗展室、茶艺室、剪纸室……真是走进了一个“非遗”大世界。

作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教辅中心一直发挥着它的辐射和带头作用。2012年成立之初,只有结绳、剪纸、杨式太极拳、养生功夫、古彩戏法5种项目,但近日举办的第二届“非遗嘉年华”公益活动上,孩子们可以免费参加多达22种项目,面塑、书法、围棋、戏曲表演、风筝、古琴、毛猴儿、北京琴书、紫砂制作……孩子们大呼过瘾,流连忘返。

“好玩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它文化育人的作用。”中心主任郝卫民说,“课堂采取老师讲述非遗背景和学生动手相结合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做事的精细度,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也会使孩子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更加自信,孩子们一会儿就编出一个小礼物来送给外国朋友,外国孩子都觉得太神奇了。”

将来,教辅中心将继续发挥它的引领作用,把更多的非遗课程送到外校、外地甚至外国。由中心率先成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联盟”也将在未来发挥它联动学校和社会组织开展非遗教育的优势。

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是一所和少数民族结缘的非遗特色校,普米族的全国政协委员、非遗传承人茸芭莘那为它授予“非遗传习基地”牌匾,山谷文化传媒公司的少数民族乐队“木给帕”,经常义务到学校和孩子们同台演出。

“校园的民乐教育也是纯少数民族的。”负责学校非遗传承的老师李凌云自豪地说,“我们教孩子们演奏云南的葫芦丝、芦笙乐器,教他们唱高难度的海茶腔,跳优美的云南石屏彝族烟盒舞……希望给孩子营造的氛围是让孩子每天都渴望来上学,让孩子们每天的校园生活都多姿多彩。”

学校还和山谷文化传媒公司签署“非遗进校园”合作协议,传媒公司旗下的非遗传承人将会在学校开设相关的非遗社团和校本课程,并举办多样的非遗展演、讲座等活动,传授学生少数民族声乐、器乐、舞蹈等技艺。

“我们还会为孩子搭建舞台,让孩子通过展示自己、获得认可,变得自信起来。我们甚至希望三到五年之后,带孩子们上国家大剧院表演!”美好的设想让李凌云有些激动,“但这是鼓励,而非功利,学校所有活动的开展,都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孩子们在了解了如此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之后,会自然产生美好的爱国情感。”

探索多元素融合的传统文化教育路径

  代表学校:三里屯一中

多元素融合是三里屯一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学生们戴着耳机,借助iPad收听、观看视频中徐徐滚动的《兰亭集序》;遇到问题怎么办?比如“八音之乐”课中的“八音”指的是什么?”“视频中《楚调》的演奏用到哪些乐器?”这可难不倒同学们,大家拿起iPad,很快就搜索到了答案……借助IPAD等现代技术手段,让传统教育教学更有现代感和时尚感。

你能想象古琴配乐朗诵《七步诗》是怎样的一种美妙艺术体验吗?还有,怎样用纸艺去塑造京剧中的三国人物……在三里屯一中,让不同的传统文化要素进行混搭,别具特色。

在百子园校区的初中部还有专门介绍百子园地域文化的地理课。“这是课堂与社会的结合,孩子们上学放学就会经过这些地方,感受到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变迁。”自主开发这门课的许老师说。

传统文化渗透进课程表和文体活动,使这所区级示范中学的孩子们脸上,找不到重点中学的紧张和压力,充满了幸福的微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