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业专栏

广东党风刊文推介深圳滑坡事故舆情应对创新经验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7/3/17 8:26:07 

                      深圳“12 .20”滑坡事故救援现场

2月5日出版的《广东党风》2017年第2期刊发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曾胜泉的文章《勇于创新 善于发声——深圳“12 20”滑坡事故新闻舆论应对的实践与启示》,旨在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广大党员干部的舆情应对能力和水平。全文如下:

勇于创新 善于发声

深圳“12 20”滑坡事故新闻舆论应对的实践与启示

●曾胜泉

深圳“12 20”滑坡事故新闻舆论应对,是新媒体环境下遵循传播规律,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主动发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把握好时度效的成功案例、创新案例、经典案例,做到了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及时高效、舆情应对与事故处置密切配合、决策指挥与执行落实相得益彰,未出现舆情次生灾害和媒体集中炒作,为顺利处置事故提供了最大程度的舆论支持,得到全国上下、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作为参与者,我觉得此案例至少在四个方面创造了前所未有、值得书写的“全国之最,效果好”。

新闻发布密度力度最大,效果好

2015年12月20日11时40分许,深圳市光明新区红坳渣土受纳场发生特别重大滑坡事故,造成73人死亡、17人受伤、4人下落不明,33栋建筑物被损毁、掩埋,90家企业生产受影响,涉及员工4630人。消息瞬间在网上裂变传播,将深圳推向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

 

与救援处置行动同步,新闻舆论战迅速打响:13时3分,事发仅一个半小时,深圳微博发布厅就发出首条消息,随后每天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情况,自始至终牵引网民关注目光;事发当天下午至25日晚6天内,救援指挥部召开了10场新闻发布会(事发当天2场,到23日事故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开了7场,几乎每半天1场),28日又举行了综合情况通报会,主动及时、公开透明地持续发布失联遇难人数、救援救治情况、事故发生原因、受灾群众安置、失联人员家属安抚等社会关注的重要信息,有力主导了媒体报道议程,充分满足了公众知情权,最大限度地挤压了谣传空间,牢牢掌握了新闻舆论主动权、主导权。

如此高密度、大力度的新闻发布和理想的传播效果,在我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中史无前例。而备受诟病的2015年天津港“8 12”火灾爆炸事故舆情处置,失控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第一时间利用新媒体发布准确权威信息,以及政府首次新闻发布会拖到事发13小时后才举行,且前8次发布会均不尽如人意:要么回避问题、答非所问,要么语焉不详、漏洞百出,要么早该亮相表态的领导迟不露脸……严重违背了突发事件新闻发布黄金两小时法则和公开透明原则。

这就证明,快速充分、首发定调的权威新闻发布,是压缩负面信息传播空间、引领正确舆论导向的关键前提。

宣传引导理念手法最新,效果好

深圳滑坡事故的宣传引导和平台选择,以舆论效果最大化或者说以有利于事故处置作为首要考虑标准,实现了具有引领示范意义的四个创新——

一是正面报道突破突出宣传领导的惯例。对一些不合时宜,特别是与悲伤气氛不协调、容易引发炒作质疑的正面题材不作报道。如,对消防队员救援现场火线入党、省市领导驻扎一线指挥救援等均不安排媒体宣传,首名幸存者田泽明获救、深圳各界捐款捐物献爱心等也只作适度报道。可以设想,在失联人员只救出一个的情况下,如果官方媒体还大张旗鼓地宣传省市领导废寝忘食靠前指挥,浓墨重彩地报道消防战士面对艰险火线入党,社会舆论很可能是一片质疑、嘲讽、责骂之声,甚至会认为政府把丧事当喜事办,激起更加猛烈的舆论风暴。

特别是12月24日新华网对唯一幸存者田泽明与其父亲会面的报道,堪称是理念和内容创新的成功典范。该文标题和导语开头均引用田泽明父亲田祖龙发自内心的一句大实话:“真的是命大,真的是感谢大家!”正文以这句话为引子,描述田泽明命悬一线、奋力求生的坚强意志,赞扬救援队伍迎难而上、通力合作的拼搏精神。这种敢于打破常规——不突出领导看望获救者、不见获救者面对领导感激涕零的创新性报道,更加质朴自然、真实感人,取得了最佳传播效果。

二是议题设置突破首选机关报网的做法。事发之初,当网上骤起质疑攻击、追责反思声浪,严重干扰救援处置工作时,我们迅速组织撰写了重头评论《倾力救援是最深沉的悼念和担当》,目的是要把网民关注焦点引向救援这一首要任务上来。让哪家媒体首发这篇评论?按惯例,配合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的政府敏感议题,通常都交给省级以上或事发地党委机关报或官方网站来做。其实,这样做往往会被受众认为是替政府说话,反而会适得其反。为此,我们先在新华网广东频道首发,再商请中央网信办推荐全网转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明的议题设置,往往都是时机、技巧、方法的最佳运用。”

三是评论跟帖突破一味唱赞歌的套路。组织网评文章或在有关微博和新闻后面跟帖时,我们注意平衡网上舆论,首先指出事故不该发生,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是国务院调查组的工作职责,继而笔锋一转,肯定深圳信息发布及时透明,强调要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冷静思考、理性看待,不瞎猜、不妄议,当务之急就是全力救人,引导网民为救援队伍鼓劲、为失联者祈祷。而对一些批评、追责、反思的帖文,只要不涉及造谣生事、恶意攻击的内容,我们也容许其存在,并艺术地用积极正面的跟帖去平衡和对冲。这样,既维护了网民意见表达乃至情绪宣泄的权利,又能使我们的网评文章和跟帖评论更显客观、理性,更有感染力、说服力。

四是表达方式突破千篇一律的模式。鉴于移动传播在影响覆盖、呈现方式等方面的明显优势,我们充分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创新内容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实现传播效应最大化。如,组织南方网对新华社通讯《灾害降临,记录一座城市的表情》及多家媒体的有关报道进行二度创作,制作了以“这座城、这些人”为总题、适合手机端传播的H5系列动画纪实作品,在救援处置和舆情发展不同阶段适时推出,再现了救援现场的温馨场面,彰显了深圳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经全网推送后,阅读量突破80万,参与互动的网友近6万,深圳微信朋友圈被多次刷屏,堪称“有温度、有品质,传得开、叫得响”的精品佳作。

事故处置与舆情应对配合最佳,效果好

2015年12月25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公布国务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将滑坡定性为“安全生产事故”后半小时内,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现任广东省省长)即率领深圳市、光明新区党政负责人,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鞠躬道歉,表示“坚决拥护上级对这次事故的定性”“根据事故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将依法依规依纪,该负什么责任就负什么责任,该接受什么处理就接受什么处理,该处理什么人就处理什么人”,彰显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对责任的担当。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高级别的地方主官首次对安全事故公开道歉,实属难能可贵。在滑坡事故舆情很可能因定性结论而升级转向的关键节点,这样的快速反应、诚恳表态和责任担当,收到了“一鞠躬解万般怨”的理想效果。

 

又如,针对舆论一度聚焦失联人员家属、煽情悲情报道很可能蔓延的情况,宣传部门建议省市领导分头看望慰问家属,并组织各类媒体适度报道,既疏导了家属情绪,又缓和了舆论压力。

这就证明,实情决定舆情、网下决定网上,事故处置是第一位的、舆情引导是第二位的,只有公开公正处置事故,才能最终平息负面舆情。

靠前指挥的宣传主官级别最高,效果好

在深圳滑坡事故重大舆情危机突发的紧急关头,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作为省委和事发地党委的最高宣传主官,奔赴前线、坐镇指挥,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准确研判、果断决策,迅速掌控了该事故新闻舆论应对的主动权、主导权,及时将重大舆情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或初起之际,为顺利处置事故提供了最佳舆论支持。

 

与此前国内重大敏感舆情屡屡失控、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反面教材相比,深圳案例的成功经验愈显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特别是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挺身舆论风暴中心,完满履行了新闻舆论应对总指挥和操盘手的重要职责。

这场危急重大的舆论遭遇战,检验了省市宣传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凸显了全省宣传战线的地位和作用。正如慎海雄经常强调并率先垂范的:宣传干部要“能说、会写、有办法”,舆情应对要“信息灵、反应快、处置得当”,关键时刻要“勇当战士、不当绅士,敢于亮剑、善于发声”。

由此可见,在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网络舆情事件易发高发的当下,承担网络管理职责的党委宣传部长显得极其重要。如越来越多的突发涉稳事件,重要催化剂就是网络舆论,主要表现也是网上舆论与网下行动相结合。以当前形势与挑战来看,一个地方的党委宣传部长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有深刻理解;具有互联网思维,熟练使用新媒体,熟悉网络舆论管控和引导技能;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勤奋工作、富有激情,愿把宣传工作当成最有价值的事情去做好。

这就证明,在突发重大敏感事件面前,地方宣传主官的责任担当、娴熟业务和正确指挥,是成功化解负面舆情危机的重要支撑。

综上所述,深圳滑坡事故新闻舆论应对达到了目前新闻理念和媒体技术所能达到的新高度,是报道内容、引导方式、传播手段革命性的创新成果,是“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的经典案例,是“信息灵、反应快、处置得当”的优秀教材。(此文原载于2016年《中国记者》第9期,作者系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