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教师论文

略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

编辑:黑莉  发布时间:2010/11/23 12:43:56 

伍尚海

(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桂林 541004)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我国做出了从“师范教育”转变为“教师教育”的战略决策,并鼓励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竞争,从而使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本文在指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教育改革的三个主要策略,最后还提出了教师教育改革的保障措施,以顺利推进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

   关键词:高师院校 教师教育 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我国政府提出了由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轨的战略决策。这对高师院校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此,高师院校必须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合理定位改革目标,实施以建构新的教师教育体制,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策略,提出教师教育改革的保障措施,以确保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教师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首先,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教师为本,人才强教和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其次,必须坚持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重新调整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的结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在体制上,由封闭、单一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分离的体制转变为开放、多元的、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体制,实现体制创新;在培养模式上,由定向培养转变为多模式、多层次培养;在管理上,由师范教育管理制度转变为现代教师管理制度,推动教师教育管理创新;在内容上,突破传统师范专业“老三门”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上的局限,形成现代教师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的新体系;在方法手段上,由传统的方法手段转向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形成高师院校鲜明的教师教育特色,提高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上的竞争力,最终实现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顺利转型。

二、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策略

(一)构建教师教育新体制

    教师教育体制的构建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首要环节,它包括围绕教师教育任务和活动进行的组织建构、权利配置、岗位设置、人员调配以及制度安排等。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体制呈现如下三种基本形态。

    1、学科教育与教师教育混合的模式。该模式基本保持传统的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模式,学科教育与教师教育不相分离,学科系同时设有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各专业系科在承担专业学科教育任务的同时,还须独立承担部分教师教育的任务。其弊端是教师教育被普遍弱化。

    2、虚拟联盟形态的模式。在该模式中,学校成立专门的教师教育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和管理学校的教师教育活动,而学校教师教育资源并没有进行实质性整合,教师教育资源仍然保持原有的相对分离状态,包括学校师范类学生的培养活动、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等,具体的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由学校中的多个教学组织机构来实施。该模式主要优点在于学校有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可以有效协调全校的教师教育资源,将教师教育活动从学校其它教学活动中分离出来,自成系统,使教师继续教育和职前教师教育纳入统一的管理轨道。该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清晰的划定教师教育管理机构的权利和职责范围,如何协调教师教育管理机构与教务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以及教师教育教学实体之间的关系。

    3、“大教育学院”模式。在该模式下,学校整合全校教师教育资源,归并相关机构、人员以及权利和责任,成立实体性的大教育学院。大教育学院负责学校全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职前教师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该模式的优势首先是将学校分散的教师教育资源和教师教育职能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师教育能力。学科教学教师与教育理论学科教师归并于统一组织,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彼此间可以生成更加有效的互相学习、彼此合作和共同进步的效应。其次,大教育学院对全校教师教育职能的整合,有利于提升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但实行该种模式至少面临三个问题:一是会深刻地触及到各院系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阻力不小;二是教师的职后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由于不是对等整合,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就很难保证不被削弱;三是隐含着教师教育队伍流失的危险,部分教师教育的教师会转向学科专业教育。

    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多数高师院校实行的是定向培养、职前职后分离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完成了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任务。同时也造成了办学模式封闭和教师来源单一、培养任务专一和培养口径过窄、职后教育水平偏低、教育经费重复投入、教育资源难于优化等弊端,直接影响了教师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因此,高师院校在构建新教师教育体制时应采取分步推进的策略,主要方式是先构建虚拟且虚中有实的教育学院进行教师教育资源整合、教师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与实验等改革探索,在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建立既符合国家教师教育改革方向,又切合各师范院校实情的教师教育新体制和新模式。

(二)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体制的重建必然引起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调整。在确立新的教师教育体制的过程中,必须相应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和设计,使其与新的教师教育体制相适应。高师院校在未来办学过程中,打破师范和非师范专业界限,按大类进行招生,收费并轨,对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必须进行多元化重新建构,推行“4+X”多种模式并存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的质量。1、“4+0”模式。该模式采取大类招生方式,取消师范非师范和界限,报读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四年期间修完学科专业课程并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必须同时修完教师教育课程,方能获得教师教育资格。在该模式中,学生管理主要由其所在学科系负责,教师教育课程管理和教学则由教师教育学院直接管理并通过学校教务处进行协调。该模式的主要问题:(1)学生修读教师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如何不会影响其学科专业学习的质量。但从目前一般学校教师教育课程学分设置数量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利用学科专业教育之外的时间修完教师教育的学分。(2)教育实习活动如何组织和管理。教育实习活动由教师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教师教育实习管理部门统一管理,而实习指导活动则由学科系和教师教育学院合作进行。对报读教师教育的学生在第四年给予一定的实习时间。

    2、“3+1.5”模式。该模式主要针对当前尚存部分师范专科学校,这部分毕业生由于学科知识不扎实,教师教育专业知识不完整,难以适应基础教育需要,就业率偏低。因此,可以考虑专门为这部分学生开设此种模式,用半年时间补充学科知识,用一年时间进行教师教育专业训练,然后发给本科毕业文凭和教师资格证书,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小学、初中。

    3、“4+1”模式。该模式的教学对象主要为已取得学科专业学士学位并希望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教学对象可以从本校学生扩展至外校学生。无论是本校学生,还是外校学生,只要继续报读为时一年的教师教育学习,修完教师教育课程并通过教师教育实习,可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并获得教师资格证。该模式的运行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

    4、“4+2”模式。在该模式中,前4年进行本科段学科专业教育,修完专业学科课程获得本科毕业文凭和学士学位,然后根据个人选择并通过一定的选拔进入后两年的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该模式在一些重点师范大学中已进行了多年的实践。由于该模式是教师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统一于一体的,因此,其吸引力比较大。但是由于政策原因,所以其规模受到约束。该模式运行的前提是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

(三)构建教师教育新课程体系

    重建课程体系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传统师范教育将学历教育和教师教育统一于一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其课程体系呈现为混编状态,教师教育课程由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老三门构成,课时数量少,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因此,在学校教师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重新确立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合理调整课程实施的方案。

    首先,要改变教师教育"老三门"的局面,调整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以“三模块”取代“老三门”,三模块为教育理论研究模块、教育技术与技能模块、教育实践模块。教育理论模块由教育原理、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心理、教育科学研究等课程构成。教育技术与技能模块由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训练等课程构成。教育实践由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活动构成。

    其次,要合理分配教师教育课程学分。根据许多学校的经验,教师教育学分控制在25学分左右比较合理。在教师教育总学分确定的基础上,分别按模块和具体课程进行二次和三次学分分配。尽管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中,教师教育的课程数量有了显著增加,但由于其学分总数被控制在某一比例中,因此,并不会对诸如学科专业教育或通识性教育课程形成冲击。

三、教师教育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抓紧教师教育改革机遇,将教师教育工作纳入高师院校的战略要务

    1、加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学习,把其作为干部素质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使全校师生认识到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召开教师教育专题研讨会,商讨教师教育的发展与规划。

    3、加强学科建设,特别要加强教育学科建设。高师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重点建设一批学科和专业,提高学术水平;加大教育学科改造力度,增加教育专业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加强和改革教育实践环节,实现学术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同步提升。

(二)坚持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争取获得政府政策支持

    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不能超越于国家的政策,但高师院校可以利用他们的专业信息优势去影响政策,争取政府在政策上提供变革的支持,如取消师范与非师范招生的界限、实行大类招生的政策支持,实行“4+1”、“4+2”模式所需要的政策支持等。

    教师教育改革是高师院校综合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师院校新的战略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高师院校必须在充分把握政策趋势的前提下,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抓住机遇,适时而上;另一方面,高师院校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仍需要走很长的路子,他们的战略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慎重地选择实现目标的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