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教师论文

小学低年级课堂实效性的思考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4/11/12 18:30:08 

首钢矿业公司职工子弟学校  隋德权

 

    【摘要】小学低年级作为学校教育的起步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从探究小学低年级课堂实效性入手,思考提高学生持续学习力的策略与方法,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需要,更是为了实现为学生成长负责这一教育本源的需要。本文以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特征和思维品质特点为切入点,紧紧抓住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问题,致力于提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解决课堂实效性问题的方法,为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力,也为提高小学低年级课堂效率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 低年级  实效性  小学生   学习

【正文】

    小学低年级通常是指一、二年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入学时间较短,他们的思维模式通常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同时,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又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区别于学前学习的无目标)。因此,对于小学低年级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切实提高这一阶段的课堂实效性就更值得关注与思考。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思维品质特点分析。

儿童进入67岁,“他们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文具,可以说,他们开始有了进入学校学习的需要和愿望”。当学生真正进入小学正式学习后,学习活动就成为他们每日的主导活动,他们每日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进入学校,在课堂上“他们必须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复习功课、并参加考试以获得对其学习成绩的评价。他们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必须学习自己不太感兴趣的内容,这种学习带有一定的强迫性”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作为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品质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支持,如果离开了具体的事物而进行纯粹形式的逻辑推理,会让他们感到困难,如,一种递进关系问题:“AB高,AC矮,问谁最高?”有的小学生如果不借助辅助工具就不能够顺利地思考解决。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在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课堂实效性改革实践中,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思维品质特点,运用规律指导课堂实践。但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1.教师在设计小学低年级学习任务时,缺乏对低年级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思考,一味地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如何借助具体事物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性教学设计,不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

2.即便重视了借助具体事物展开教学活动,也只是教师设计的一个环节而已,匆匆忙忙操作之后,便急于呈现结论,在指导观察、发现、体验或思考等方面,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也不够充分,无形中剥夺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和权利。

3.一下子从多人管理的学前教育进入学校班级管理,一名教师在面对30几名学生时,为了规范课堂秩序,过分强调了整齐划一,学生在“严格”的课堂纪律管理过程中,他们的情感会被压抑,课堂语言变得僵化,从而导致学生个性化语言的缺失。

4.教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究的不足,导致对这一阶段学生应获得的基本技能的训练缺失,致使课堂学习目标指向不清,要么要求过高,要么对事件的过程分析不透,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策略。

针对目前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在低年级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我们认为:解决小学低年级课堂实效性问题应当遵循小学生低年级阶段的学习特征和思维品质特点,重视从具体的事物展开课堂学习活动,让他们能够在回归儿童天性的前提下,把课堂学习活动从僵化的课堂传授式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更多参与、感知、体验、尝试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习得的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有价值的知识。具体策略建议如下:

1.从习惯养成管理入手,持续抓落实。

习惯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内容,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直接关乎课堂的实效性。学习用具准备的习惯、课堂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课堂倾听和表达的习惯等等,都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具体习惯教育内容。这一点可以说已经得到全体小学低年级教师的认可,关键就是如何落实问题。为此,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究认为,教师把习惯教育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课堂学习任务同步需要,把习惯要求在PPt课件中展示出来,学生在获取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具体明确了该学习活动中应当重点关注的习惯要点,教师也可以根据习惯提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在评述学生学习活动效果的过程中,把习惯目标达成效果共同列入,就可以给学生在习惯教育过程中予以最具体的指导,长期坚持抓落实,每一个阶段重点抓一两个习惯的养成,日积月累就能够为学生获得更多、更具体的习惯提供最有价值的帮助。

同时,作为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管理,教师要把课间休息的活动与健康习惯教育结合起来。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不可能持续太久,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关注每一个人任务的有效时长,一般应当在35分钟内完成;当课堂教学时间进程过半时,教师需要及时组织学生通过转化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课间进行健身、保护眼睛等休息娱乐活动,给学生调整大脑的时间,学生进行了有意义的休息,再进入学习活动就会变得实效性更强。

2.从学习情境设计入手,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

基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品质特点,在进行该阶段教学活动设计时,就要着重关注情境的设计,在用实物或声光电等多媒体设备创设的具体情境中,给学生探索未知营造恰当的氛围,让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对学习任务的体验,就能够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用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这是因为,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较大差异,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色彩敏感、有的对图像敏感……,当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够关注到不同学生的需要,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的门槛就随之下降,对于未知的思考也就能够更加充分。

随着课堂实效性探索的深入,我们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发现,过去的教学活动注重了学习任务的设计,但结果有时还是事与愿违,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常常是教师在学习任务的反馈管理上存在问题,具体表现是缺乏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缺乏更加耐心的倾听、缺乏对结论的等待。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实施教学管理上,一定要重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当学生能够利用课堂学习情境进行深度思考,并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发现未知,这样的知识才可以长期贮存于学生的头脑中;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在真思考,他们就可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他们习得的知识就会触类旁通。为此,作为低年级阶段的教学活动,内容的数量并不是制约课堂实效性的主要因素,而对学习内容的思考深度,常常因教师对学生缺乏信任而“代劳”了思考,让学生不能够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让虚假的高效取代了真正的高效课堂,因此,把思考过程交还给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3.从学科语言规范入手,教会学生说话。

小学低年级学生入学时间较短,他们的语言还不够丰富。而思维的表象载体就是语言,只有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老师才能够真正读懂学生的学习困惑,进而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同时学生在不同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准确的学科语言又可以让语言简练、精准,学生学习使用学科语言是提高课堂高效表达的关键。学生在现实的课堂上,由于不能够很好地驾驭学科语言,他们常常为了表达一个自己的思想,需要用许多自己的“大白话”来绕圈子,这无形中让课堂变得低效。因此,作为小学低年级课堂学习过程,教师就有必要从课堂的规范学科语言训练抓落实,重视对学科术语的运用,经常评析准确使用学科语言、规范使用学科语言的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让学生感受到学科语言的应用价值,并坚持使用巩固。如在“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堂上,教师反复强化“八九七十二、几九七十二?八几七十二?”解决8=7227÷(  )=927÷(  )=8这一组具体问题,在学生初步掌握表达的基础上,及时通过对同类问题的训练,在反复强化的过程中固化思维过程,这里重要的不是对一个乘法口诀的熟记,而是对一种数学思考方法的强化,解决的是学生规范的学科语言和缜密的思考问题的策略,进而转化为学生的拓展能力。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作为该阶段的教师就要特别关注教会学生使用学科语言进行说话,在反复规范学生课堂语言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必要的语言技能。

4.从课堂评价方式改进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关注课堂评价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但纵观课堂评价语言,“真好!真棒!太好了!……”这些简短、结论性的评价语言还是居多,如何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知道,真好好在哪里?真棒棒在哪里?因为什么太好了?等等,都是我们没有重视到位的新问题。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在一个同学完整回答问题时,通常会有走思、溜号的问题存在,当老师仅仅用真好、真棒、太好了评价时,注意到的同学可以获得直接的评价效果,一大部分学生对于评价则是不知道为什么?因此,教师就有必要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上,强化对评价过程的具体解读。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一)”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老师提供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纸片的分类方法并完成整理,在他回答自己的发现过程后,教师需要强调发现的过程及步骤,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全班同学都获得这样一种方法,一般可以采用:“由于某某同学是怎样观察的,有怎样的发现,找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怎样的分类与整理,所以,某某同学真棒!”在评价语气上强调重音,突出成果。这样的评价,对于回答者和听众(其他学生)都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因为,在教师的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思考,让学生学会了怎样组织语言,让学生学会了观察或探究的方法,更能够让每名学生知道为什么好、为什么棒!当学生获得了真正的情感体验,他们的学习内动力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就有可能把更多的学生带入探究学科知识的活动中,他们的潜能就能够更多地释放出来。

总之,提高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重要的是寻找准确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持续保持他们入学初期对学校生活的渴望,持续保持他们对未知的探求热情,渐进规范他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课程标准》的指向下,落实好《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一定是有效的、实效的、高效的。

 

【参考文献】

①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第一版  289页  

②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第一版  290页  

③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第一版  312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