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文永安
书法作为职业,而且有如此大量的人参与,是近现代的事情。
一般人能够进入书法领域,首先具备的是天分。但是进入书法领域之后,能够坚信笃定把书法当做职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在我国古代,文人都是用毛笔来写字的,随便找出一位文人的书法作品,都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炙手可热的。除了我们熟悉的王羲之、赵孟頫、黄庭坚、欧阳询、柳公权等等古代大名星之外,不以书法传世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等也都可以说是行家里手。到近现代的邓石如、林散之等甚至四大僧人之弘一体书法,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加之近年来碑帖流行,《张迁碑》、《好大王碑》、《爨宝子》等朴拙风格大受欢迎,书法的各种风格数不胜数。因此,在浩瀚的书法领域,一不留神,就会被淹没在大众之中,想展露头角是非常不易的事情。
第一次见到书法家文永安,就能侃侃而谈,是基于我对他的书法作品的认识,对他的书法造诣的尊崇。不过有些信息还是让我始料未及。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文永安根本不姓文。原名彭科兵,这个名字显然带着时代的印记。不过随着心境的变化,时代给了他这样的自由,他给自己起了别号,并从此以文永安闻名于艺坛。
起心动念需要很大的机缘和能量,改名字当然是一个大事情,跨越了天翻地覆的内心的感受。这个名字有点弃武从文,以文行世、以安天下的意思,实在是大胸怀。
文永安是一位职业书法家,这应该就是他的使命。无论他曾经在什么样环境做过什么工作,都会因为他的文化气息,他长相就很文气,和他写的一手好书法,被同事同学好友等,打上文化的标签,从而备受瞩目,影响越来越大。
他原名彭科兵,好像是要带兵打仗的。如今他叫文永安,只是换了一个战场。书法写在纸上,同样需要严阵以待、全面布局的思维。书法作品中,每一笔每个字,都像是落在棋盘上的棋子,需要纪律严明,排列有序,恰到其份。在书法经典作品《兰亭序》中,王羲之用了包括落款在内二十一个“之”字,每个“之”字都要楚楚动人,而且每个都不尽相同,有自己的模样,因为上下气息相连的关系,互相调换一下位置也绝不可以。一位书法家,他的心思要如何的缜密,才能完成如此谨慎完美之作?另一方面,过于拘谨又会让整体气息感觉挥洒不开,处处掣肘,作品会变得生疏而小气。因此,作为一位书法家,绝非写字临摹能做到。古人有言,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技。书法是成熟的技术,与成熟的心性的完美结合,缺一不可。看他一幅作品,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面,构图严谨,行笔从容曼妙,每个“人”字幻化出不同的造型,整体结构和谐统一。可以想见,他也是如此在享受着他的创作和创作过程。
作为四川人,文永安的心境,让我想起四川人经常说的一个字,“耍”。这个字很有意思,耍是要玩的好,要玩得认真玩得精彩,玩的人要心里有把握手底下看起来轻松,但是始终又要有一个“玩”的心境。如此,方可以收放自如,如入无人之境。正如毛泽东语录里说,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文永安的书法,蕴藏着文人的情怀,他的书法线条唯美律动,犹如诗人用词般跳跃翻飞,跌宕起伏,张弛有度,柔美而坚韧。同时,还具备一位将军应有的魄力,起承转折,干净利落。快哉快哉!
书法很讲究节奏,尤其是草书。浓淡、粗细、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让观者可以体会到如跳舞一样的速度感,柔和与铿锵的交替变化。这一点,文永安很有自己的体会和把握。

四川人很有韧性。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一定要成为胜利王者。书法界有一个词语,叫做废纸三千。对于现在的艺术家来说,因为纸张相对古代来说,更容易获得,文永安先生可能已经废纸三万了。他除了勤奋临习经典,还辗转拜习名师,于1989年拜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冷印社社长著名书法大师沙孟海先生为书法启蒙老师,这个机会非常难得珍贵。沙老的为人谦逊,书法用笔老辣,朴拙大气,气势磅礴,力可扛鼎。这对于南派思维的文永安的影响是一个缓慢释放,逐渐融入的过程。他的书法线条有一个阶段,更加注重力量感。这个特点后来经过糅合平复,转变成自己独有的特点。后来他在1999年又转益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杨再春老师,学到了老师潇洒、飘逸、劲道的书风,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完善着自己的追求。
书法是一个表现自我的技术,就像生命之树的冰山一角。反映生命的本质。愿文永安先生发挥所长,博采众长,不断成长,酿造自己生命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