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项目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举行。会议由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旭培,朝阳区教工委副书记陈先豹、德育科科长王铮,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书记闫新全等领导出席会议,全区心理主管领导和心理教师190余人参会。教师发展学院德育心理培训中心主任杨红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北京市朝阳区外国语学校刘思雨,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李璇、逯遹,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焦玉聪、刘硕,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庄春妹,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任春颖,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新教育实验分校宣雅馨,北京景山学校朝阳学校吴伊娜,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景园分校贺春平共10位优秀心理教师在学校的1-3年级10个班同时进行了《阳光心态》课程展示。一年级3个班、二年级4个班、三年级3个班分别进行“适应+喜悦”“同理+感恩”“合作+希望”主题课的同课异构。与会嘉宾随机进入班级观摩课程。教师们借班上课,依然呈现出良好的课堂效果,体现了课程设计的标准化和可操作性,也展示出课程师资培训和全区推广的成效。课后,孩子们为老师们献上鲜花表达感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旭培作2024年项目的工作总结报告。李院长介绍了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成效,通过为期一年的实验教学,分析数据发现:实验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有帮助。半年来,项目稳步推进,朝阳区180余人完成课程师资培训,项目组为上课教师提供了系统的课程资源包,课程在基层学校支持下逐步落地。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尚建军校长、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劲松分校马守凤校长、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高俊梅校长、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王建平副校长、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李梅副校长、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郑菊副校长6位领导分别结合各自学校的阳光心态教育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汇报。这让与会干部教师更直观的感受到积极心理品质课程已深度融入到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的工作体系之中,成为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助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雪峰副所长对观摩的展示课进行了肯定和赞扬。陈雪峰副所长高占位地提出,作为朝阳区政协委员,她要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国家政策、管理制度的制定上积极努力,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编制落实和职称评定等工作进行积极呼吁,她认为全社会需要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生态环境,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入手,而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救火性质的危机干预。
教师发展学院闫新全书记代表学院讲话。他认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项目”是将积极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面向学生实施的具体课程的研发型项目,在研发基础上,项目面向全区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和推广,试图建构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科教研一体化模式。在探索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核心、两个学段、三维评价、四门课程和五方受益”的中小学生积极心育培养体系,开创了朝阳区中小学心育的新篇章。闫书记鼓励项目继续强中间、扩两头;融五育,育全人;融科研,享成果。
最后,朝阳区教工委陈先豹副书记代表朝阳教育感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项目做出的贡献,同时他提出殷切希望,希望朝阳区各中小学更加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希望教师进一步在心理所专家的顶层设计下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本次年度经验交流会,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梳理,更是对学生积极心育成果的智慧共享。期待未来,更多的孩子会因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而受益,希望积极心育课程能在孩子们心灵的田野上种下积极健康的种子,绽放出属于自己人生的绚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