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案例

特色教育是立校之本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www.zgddmx.com  发布时间:2012/1/6 17:57:38 

 

拥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使用阳光式的工作方式,怀着阳光一样的生活态度,这就是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小学的“阳光”校长——陈玉霞。这个年轻的女校长用“阳光”情怀解决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把窗户打开,让阳光照进来

有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两个小男孩,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封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了。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却没有了。妈妈笑着说:“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啊!”对北池子小学而言,陈玉霞就是那个打开窗户的人。

挖掘精髓  注重品位  彰显特色

北池子小学坐落在北池子大街,比邻天安门,为故宫外八庙之一。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教育中,如何找到一个契合点,让阳光照进来一直是陈玉霞校长思考的主题。陈校长带领北池子小学教职工从浩瀚的民族文化中选择了“内外兼修”的书法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生命线”。陈校长积极倡导写方方正正汉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书法教育理念,将书法艺术特色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以“新课程环境下的书法艺术”为课题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

为办好书法特色学校,陈玉霞校长与市书法学校、市书法家协会共建书法教育基地,全体教师参加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开设的“书法素质培训班”学习,从书法美学、篆刻知识与创作、题花欣赏与创作、书法流派简介、古代碑帖经典赏析、书画鉴定知识等全方位感受书法艺术的国学魅力。同时,学校借“蓝天工程”启动之机,走出校园小天地,走进社会大课堂,探访名胜古迹,感受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在没有围墙的校园中学习、体验、成长。

“把窗户打开,让阳光照进来。”如今,北池子小学已成为东城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成员校,被区教委和区文化委员会命名为“市青少年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教育基地成员单位”,成为《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新编教材的实验学校。陈玉霞校长引领老师上好写字指导课,坚持知识技能、情感等全面和谐发展,进而构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写为主线”的写字课教学模式。其基本框架为导入新课——示范模仿——边讲边练——品评巩固。形成了写字“六步”:析字形结构、记笔画位置、悟运笔技巧、写端正美观、评好坏优劣、改偏差败笔。

几年下来,陈玉霞校长的书法教育“阳光”照进来的不仅仅是写方方正正汉字,更是让学生在学习书法中学会写字、学会学习、学会表达、学会生活和学会做人。每年的艺术节,北池子小学都有不少学生在书法方面获奖。2007年首届全国书法大赛,学生作品100%获奖;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17人参赛,100%获奖。今年东城区13届学生艺术节,在书法项目中,1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占86%;在绘画、工艺美术、篆刻项目中,23人获奖,一等奖占43.5%。

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 生命奠基

“凸显书法特色,打造书香校园”是陈玉霞校长打开窗户迎阳光的第一步。学校大力提倡并组织学生诵读经典美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陶冶了学生的人格,在师生思想深处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如今,北池子小学已开设了“走进凝和庙,走近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以中国传统四绝“诗书画印”为主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学、读、唱、演、创作经典美文,发掘古诗文背后的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写“书”,“香”溢童心。陈校长根据“书”这一校本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年龄、身体特点和认知规律,分年段设计并实施了相应校本课程:低年级段——以书法概要、硬笔字书法赏析、临摹硬笔书法字帖为主要开发课程;中年级段——改写软笔书法,讲解软笔书法的书法概要,赏析毛笔字帖;高年级——认识汉字的演化规律,了解“文房四宝”的发展,进一步赏析书法作品,推进对书法的鉴赏能力,为自己对书法特色发展蕴伏契机。

刻“印”,“香”得益彰。陈校长根据“印”这一课程的内容及其理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设计了“感受篆刻——低年级;认识篆刻——中年级;实践篆刻——高年级”的教学目标。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学习同一领域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诗书画印的结合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气节,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窗户打开了,阳光进来了,百年的凝和庙校园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让心扉敞开,将阳光留下来

许多老教师都清楚地记得,过去的学校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波澜,但也没有活力,学校的一切都按照惯性缓慢地向前行走。老师们都说工作太累了,但陈玉霞认识到工作累是一个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心累,是心理失衡,是找不到自己心理坐标的“碌碌无为”的疲惫。

面对这种情况,陈玉霞校长引导教师做好“三个定位”,给自己的身心松绑,以“轻装前进”:一是透过那些虚幻的光环,对“教育工作”诚实定位,教育是一种事业,但首先是一种职业,事业要求教师要“奉献”,而职业则要求我们的教师“敬业”。二是挣脱那些头顶的“紧箍咒”,对“教师个体”坦然定位,教育的过程是提升师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三是远离“职业倦怠”的心理怪圈,对“工作方式”合理定位,引导教师学会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享受教育的过程,享受教育的成果”,以阳光般健康的心态去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体味教育的无穷乐趣。

她提出“享受教育”的口号,“我工作,我美丽,我健康,我快乐”“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成为了她和老师的共同目标。她定期给老师们推荐《把平凡的事做的不平凡》《细节决定成败》《责任胜于能力》《学会减压、快乐工作》等优秀图书;在师生中倡导“与书为伴”的思想,激励师生读书,丰富教育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她为教师的办公室配备了空调,悬挂本校教师的书法作品,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办公环境,让教师从生理和心理上都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她通过校园网积极创建办公平台,开通教师博客,为教师们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个人才能提供了空间。通过内部邮件和个人博客,教师们健康地抒发自己的观点、感受,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工作心理压力,而且还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化成长。

接下来,陈玉霞又适时地启动了教师培养工程,让教师根据学校实际和自我发展远景,科学设计自己的发展规划,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学校则努力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展示平台、成长平台。她要求自身首先转变管理视角和思维方式,由“我让你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改变为“你想做什么,你准备做到什么程度,需要学校做哪些支持,学校能支持你到什么程度,你自己需要做哪些努力”。教师自身发展的自主性大大提高。

陈玉霞校长正在努力实施自己的想法,构建以“尊重为本,享受教育”为核心的理念文化,以“阳光工程”为主体的制度文化,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适负高效”为特征的课程文化,以“学园、乐园、家园”为要点的校园环境文化,以及以“积极生活、快乐成长”为特色的师生精神文化。

师生们的心门敞开了,阳光以文化的形式种下来,并很快地生根发芽了。

将理念优化,使阳光释放出来

在学校管理中,仅仅靠学校文化的创建还是远远不够的。陈玉霞校长给学校的定位是既要做识别千里马的伯乐,更重要的是给千里马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赛马场,使真正的千里马都可以在这片场地上一展风采,脱颖而出。

陈玉霞校长反思自身多年的校长工作,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优化,创新性地提出了其新学生观。“我的学生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体观。我坚定地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二是潜能观。我认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开发潜能既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潜能开发的全面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在潜能开发上应该做到智商与情商相结合。三是成功观。我认为成功不同于成绩优秀,知识教育仅仅是办学目标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让人健康、阳光、幸福的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因为教育是人的生命质量不断提升的全过程。”

将理念优化,让阳光释放出来。基于新学生观的优化,陈校长又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管理观,即教育管理就是一种服务意识:第一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教育服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生、教师与学校三者全方位发展。第二是全程关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关怀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第三是全员成才。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健康、和谐、阳光、快乐的最好自己。

所以,在北池子小学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陈玉霞首先定位为自己是一名“学习者”。她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了解学校发展的动向,反思自己管理实践,使自己与先进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相适应。其次,陈校长定位自己做一名“促进者”。她总是想方设法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再次,她定位自己做一名“研究者”。她注重研究课堂教学,为教师做正确的“导向”,同时深入研究课题、深入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提出修正建议。最后,陈校长定位自己做一名“合作者”。与师生合作优化教育资源,吸纳社区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搭建平台,促进学生成长,促进教师成长,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正是这一系列教育理念的革新、优化,北池子小学每个教师都获得了适度的压力和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每个教师都达到了一种个人能量的平衡而持久地释放。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陈玉霞校长的“阳光”给北池子小学带来了一片生机,在这片阳光的持续照耀下,北池子小学的师生将更加自信,北池子小学将走得更远……

相关文章: